分享

周易预测评说 周易预测与神学

 中医沙龙 2019-03-12

中国图书出版社200612月版

第一篇  是与非

本篇提要:本篇比较全面、深入地讨论有关周易预测的理论是非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迷信问题、骗术问题及学术地位问题。

第一章  迷信问题

第四节  周易预测与神学

神学,在一般的意义上,是关于对神的宗教信仰的学说。原来意义的神学是指西方的神学,广义泛指各种宗教学说或一种宗教教义的系统化,狭义专指基督教神学,即基督教论证上帝的存在和本质、研究教义和教规的学问。后来神学概念泛化,泛指关于神的思想体系。中国式的神学包括鬼、神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对人的神化。东西方的神学,在共性方面,神都是超自然的;在个性方面,西方的上帝是造物主,管整个宇宙,而中国的鬼、神两个系统主要是管人的,是对人的现实统治的双向延伸。

神学性内在地包含着神秘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神秘性并不等于神学性,东方神秘文化并不归结为神学文化,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周易预测而言,它具有神秘性是肯定无疑的,但它的神学性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下结论的。依我看,周易预测的神学性至少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讨论:一是周易预测形成时期观念的内涵和性质,二是周易预测的内在机理是否具有神学性,即神学性对于周易预测来讲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离开了神学性它还能不能作为一种预测方法而独立存在。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周易预测的内在机理并不具有神学性,作为周易预测方法体系最主要、最核心、最具主导地位的64卦并不具有神学性。所以,神学性对于周易预测来讲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的。也就是说,离开了神学性,周易预测照样能够作为一种预测方法而独立存在。

因此,这里主要讨论第一个问题,即周易预测形成时期观念的内涵和性质。而且,由于这个问题对于周易预测来讲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尖锐性,所以有必要适当地多说几句。

我们知道,周易预测形成于殷末周初。关于西周时期的观念,邢莉《天神之谜》一书曾引用郭沫若《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中的一段话:

卜辞称至上神为帝,为上帝,但决不曾称之为天,而且周人心目中的至上神的天并不是由天空自然神的直接转化,其神性中,社会属性多于自然属性,其神格的造成具有复杂的因素,因此西周时的崇拜的天不属于原始自然崇拜。(第14页)

对此,《天神之谜》作了这样的评论:

西周时崇拜的天神已升格为至上神,其与原始的自然崇拜有很大的区别,成为宗法等级秩序的决定者和社会道德原则的总根源。但是它是由原始自然崇拜的天演化来的,没有原始的对天的崇拜,至少神就不会出现。(第14页)

事实上,郭文和《天神之谜》在这里都只是从神学角度来考察观念的。如果从中国文化史的总体角度来观照,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自然神观念后来是朝着两个方向演变的,进而定型为两种

一个方向是演变为神学意义的,即人格神至上神。在这个方向上,自然神的自然特质被抛弃,从而演变为超自然神,形成神鬼系统,进而形成了神权的精神统治体系。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相互为用,相互强化,政权借助于神权来神化自己,神权则借助于政权而发展到极端。

另一个方向是演变为哲学意义的,表征微妙存在。这是对早期自然神观念本质意义的内在延伸和深化,但扬弃了早期自然神的朦胧、模糊和粗疏,明确地以表征客观规律或微妙的无形存在,表明了中国先哲对宇宙的深刻认识。《易传》对《易经》的哲学化,其中是一个重要范畴。其中提到的地方有20多处,为了便于鉴别和比较,这里全部辑录于下。

《系辞传上》: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第4章)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第4章)

阴阳不测之谓神。(第5章)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第9章)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第9章)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第10章)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第10章)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第11章)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第11章)

是以明于天地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第11章)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第11章)

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第12章)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第12章)

《系辞传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第2章)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第2章)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第5章)

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第5章)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第6章)

《说卦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第6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第1章)

《文言传.乾》: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彖传.丰》:

日中则昃,月盛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彖传.观》: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从《易传》关于的这些诠释、描述可以看出,它还没有完全摆脱自然神观念的影响,但是在总体上,并不是指宗教神学意义上的神灵,而是指客观事物的微妙变化。对此,还可以用荀子《天论》中的一段话来作为参照:

列星随转,日月递昭,四时代生,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徐道一《周易科学观》一书对周易中概念的内涵也作了专门的探讨,该书指出:

 在先秦哲学中,“神”除了指神灵和精神作用之外,还有另一层意义,指微妙变化。张岱年(1989)认为:《易经》中以“神”表示微妙变化。商宏宽(1990)认为:“神”是人们尚难以认识(解释)的变化规律及神秘奥妙现象的一种称谓。(第54-55页)。

对于这个情况,王树森《周易与中华文化》一书实际上也注意到了。该书是这么说的:

 《周易大传》中“神”的概念,并不简单地承袭着传统的人格神的意义,而是增添了物质性内涵(如“精气为物”)和变化性内涵(如“阴阳不测之谓神”)。(第101页)

其实,正如《天神之谜》一书在上面所指出的那样,从文化史的实际来讲,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并不是人格的,而是自然格的。远古先民首先搞的是自然神崇拜,而不是人格神崇拜。人格神是后来偏离自然轨道的一种异化,即人格化,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因此,《周易与中华文化》一书关于人格神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而《易传》突破了这个传统,增添了新的内涵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

当然,《易传》中也提到了鬼神这个概念。《易传》提到鬼神的有五处,比较起来也是互有区别的。比如《系辞传上》第四章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第九章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以及《文言传》与鬼神合其吉凶等,实质上也是指客观事物的微妙变化。唯《文言传》、《彖传》中的况于鬼神乎一语,因鬼神与人并列,相互对待,其中的似指神灵。

有趣的是,这里的鬼神并不具有超自然的特性。如果说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只是谈到大人鬼神的态度,那么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则显然对鬼神的特性、地位与作用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在这里,是自然规律支配着鬼神,而不是鬼神支配着自然规律或超越于自然规律之上。这里的鬼神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异已的力量,但却无法将其解释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至于《象传·观》中观天之神道圣人以神道设教两句,邓球柏《白话易经》一书与孙振声《白话易经》一书都作了客观的解释。请看:

观天之神道

[邓氏] “仰观自然运行的神奇规律”。

[孙氏] “仰观天的神秘法则”。

圣人以神道设教

[邓氏] “圣人用自然运行规律去设教于天下”。

[孙氏] “圣人效法天的神秘法则,设立教化,顺应自然”。

显然,这些解释都没有把宗教神学硬扯进去。神道设教作为宗教迷信,也是后世的事情。在中国,政教合一、制约全社会精神生活、具有宗教神学意义的鬼神系统,是由东汉兴起的道教逐步完善、成熟起来的。在此之前的鬼神观念,即使具有神学意味,也不能视为严格意义的神学。

《易传》对的诠释和描述揭示了的哲学内涵,反映了将《易经》哲学化的致思倾向。在《易传》作者看来,如果说阴阳的微妙变化就是,那么这个正是周易预测机理本身或周易预测的本质所在,因为卦爻的微妙动变机理正是对阴阳的微妙变化规律的模拟。

那么作为神学的与周易预测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在这个问题上,《易传》回答问题的视角、立场和态度也是十分鲜明的。《易传》立足于周易预测内在机理本身来为其定性,而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意识出发为其定性。在《易传》的作者看来,周易预测的机理中并没有神学的位置,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有这些,都排除了神学对周易预测的内在性参与。

当然,神学对周易预测虽无内在性参与,却有外在性参与。也就是说,这种参与不是表现在周易预测的内在机理上,而是表现在预测者的思想观念上。在这一点上,王树森先生的《周易与中华文化》一书倒是说得很明白:神只能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第38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