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偶像,今年80岁:人生永远不存在“太晚”

 HB向往的生活 2019-03-1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吐槽老人,仿佛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在春节期间催婚、在公交车上逼人让座、在自助餐厅偷偷打包食物——每一次的热点事件,都将「厌老」情绪推向高潮。

以至于春节期间,有网友直呼:被亲戚烦多了,只想一个人躲进房间,捧着手机,看着娱乐圈的“小鲜肉”们吸一吸。

仿佛,我们默默在心里下了一个定义:

“偶像”有着模板一般的范式,颜值高,年轻,有才华。而上一辈的老年人,都传统、古板、保守、无聊。

我们对偶像的审美越发年轻化,那么,一个老年人,有可能成为偶像吗?

本文为你整理出了一些“宝藏老爷子”,尽管年事已高,却各个魅力十足。阅读此文请谨慎,因为:

容易被圈粉。

 黄永玉 

爱豆属性:老顽童

段子手的外表,艺术家的灵魂 

提到酷炫的老顽童,谁也绕不开黄永玉。

这位1924年出生的艺术家,今年已经95岁了。并在这几年,火遍了互联网。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黄老的作品,那就是:有趣

黄老擅长中国画。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画的风格就是“清雅”“出世”的,讲究留白和清逸之美。而黄永玉笔下的中国画,却是另一种画风:

鸟是好鸟,就是话多

兔子和鸡同框,并发出一声感慨:咱俩永远是数学问题吗?

中国画在黄永玉的笔下,变得灿烂、直爽。他把文字和画巧妙结合,颇有「当代表情包」的色彩。他不吝啬色彩,也不怕展现那种最质朴的生活。

人自己减肥,却怕我瘦

著名作家萧乾这么描述他:

一撮零散的头发披在一只圆脑壳上,闪烁在那脑壳上面的是一对永远睁大的眼睛和一张永远咧笑的嘴。脑壳里面控制着那眼睛和嘴的脑子,成天成夜关注的不外人间可以入画的具象。这浮漾在他粗犷的线条间的正是童稚、喜悦和奔放。

而黄永玉近年来在社交媒体的走红,并非只是因为他的画,更是由于他的人生经历和态度:

12岁离家流浪,50岁考驾照,80岁上时尚杂志封面,90岁办画展,爱好是收集跑车和说段子。

媒体们纷纷这么描述他。

然而,在了解黄老的经历后,才明白,顽童的顽,竟是出自生活的苦。

在节目《朗读者》中,主持人董卿来到了黄永玉的家乡凤凰,在一片荷花池旁,聊起了老爷子的一生——

原来,黄永玉12岁就离开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去各个省份做童工。

在《我的文学生涯》中,黄永玉提到:

自小捡拾路边残剩度日,谈不上挑食忌口,有过程,无章法,既是局限,也是特点。

年轻时的黄永玉

原来,媒体们所说的“流浪”,实际上是对艰辛生活的浪漫化。而那些让我们发笑称奇的作品,曾经也遇到了不为人知的黑暗时刻:

30多年前,他的这只猫头鹰曾被被卷入“黑画”斗争,因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形象,被批判指桑骂槐社会主义,这只如今在我们看起来可爱生动的猫头鹰,趣味十足的猫头鹰,却是有着伤疤。

对逆境和不公一笑而过。看似无所谓的态度下,是一种宽阔。

儿时的黄永玉就顽皮不羁,被赋外号“黄逃学”,留过5次级。逃了最久的一次学,长达半个月——竟然是骑着苗族姑娘家的马,跑走了。

“弄得有意思一点”,这是黄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对社会中对“成功”的定义看得很淡,“不要去做个这样的人物,做个那样的人物。要自由、有意思、活得自在。

这些是黄老的生命哲学。他把自己比作天上飞的小鸟,在书中说:

我为文以小鸟作比,飞在空中,管甚么人走的道路!

也难怪,人们常感慨,那个“不正经”的黄永玉,才是最懂人生的人。

 王德顺 

爱豆属性:全能型爱豆

有颜值有演技,最怕还有深度

83岁老先生王德顺的走红,来源于一场T台秀。

王德顺79岁那年,应朋友之邀参加了一场走秀。照片中的老人顶着一头白发,肌肉线条清晰可见,并且浑身都是戏。

老头儿一下子蹿红网络,一时间,《79岁的王德顺,光着膀子走秀,秒杀小鲜肉》、《小鲜肉闪开,你大爷来了》等标题纷纷出现在媒体头条。

人们惊叹于这位爷爷的风采,殊不知,这场T台秀,只是他人生中的小小一瞥:

“潮爷”的形象外,王德顺是一位严肃艺术的追求者:1960年,王德顺进入话剧行业,立志要做严肃艺术——一种不只是“表现生活情趣的,而是揭示人生哲理的”的艺术。

1985年,年近50岁的王德顺创作了一台哲理戏剧《造型哑剧》,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世界哑剧节,随后在欧洲和亚洲巡演,一演就是10年。

1993年,王德顺在看了一次罗丹雕塑展后,忽然萌生了创作的想法:“雕像只是静止的艺术,而人的加入,会创造出新的故事。就这样,王德顺开创了“活体雕塑”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与3个女性雕像完成了表演。”

活雕塑表演参加了国际戏剧节、国际雕塑节,并被载入《中国百年史册》

活雕塑表演中,王德顺渴望展现出一种悲剧感:和静止不动的雕塑进行互动,分别诠释了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爱情、罗丹和情人卡米尔·克劳戴尔受精神病困扰的爱情、保罗和弗朗西斯科在地狱中的爱情。

保加利亚使馆夫人评价说:你就在那一动不动的,但我竟看了落泪

为了尽可能地把自己塑造成雕像的感觉,当时年近60岁的王德顺开始了高强度的健身,直到自己的身材和神话故事中的诸神般健壮。为了给予更多雕像的真实感,他甚至学会了用后背呼吸。

而当你继续将他的经历剥开,会发现这位老人在严肃艺术家之外的身份:一个爱尝试新鲜事,活力满满的老头儿——参加时装周,去音乐节当DJ,去健身房举铁,去什刹海滑冰,上杂志封面,客串年轻人的情MV……

在他的微博上,80多岁的王德顺在什刹海滑冰,并在微博上乐呵呵地发了这么一段视频:

“美国人搞了一个调查,把100多岁的人集中在一起,为什么他们会这么长寿啊,调查的结果是:爱玩的人长寿。大家注意,一定要爱玩起来!”

如此立体的人,如此丰富的经历,无愧真·宝藏男孩。

 马三立 

爱豆属性:创作型才子

擅长有文化地逗你玩

马三立,1914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曲艺世家。是中国第五代相声演员,12岁学艺,16岁登台,到生命结束时,从业近80年,留下《开粥厂》、《说瞎话》、《逗你玩儿》等经典作品。是当之无愧的“相声界泰斗”,“喜剧大师”。

和前面两位这样的“斜杠型”爱豆不同,马三立的特点是,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相声。

马三立的相声之路开启得很早。还在上小学时,因为下雨无法上体育课,同学们就让他来讲笑话,这一讲,就惹得同学和老师哈哈大笑。从此,全班同学一致决定,下着雨的体育课,都由马三立来讲笑话。

然而,马三立却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并未真正考虑过成为相声演员。走上相声之路,其实是因为生存所需:

在当时的年代,相声、说书等艺术被认为是“下九流”,马三立的父亲和哥哥的收入并不可观。渐渐地,马三立只好被迫辍学,开始和哥哥一起去表演。

即使如此,他爱读书的心没有消逝,却是融进了每一段相声里。马三立擅长用文采俊逸的文哏,他潜心研究段子,每一个小包袱,每一个用词,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斟酌。观众们在舞台下发出的每一处笑声,背后都是满满的功力。

21岁那年,马三立又经历了一次巨变:父亲逝世。此时,马三立已娶妻生女,需要养家糊口,曾经的债又没能还完,只能连轴转地说相声。马三立在回忆录《艺海飘萍录》中写道:

为了多挣几个,只有豁出命去说。说一段混个两角钱,生活的重压,真是叫人喘不过气来。妻儿等着我拿钱回家买棒子面,债主等着我的利息,我是肉体凡胎的人,没有钢筋铁骨,如何肩得起这样的重压。

台下受着生活的重压,在台前抖包袱引观众发笑。那个年代粉丝文化还没盛行,没有真人秀揭示明星真实的生活状态。喜剧大师背后的挣扎,并不为人所知。

改革开放后,马三立的相声事业慢慢起色,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马三立却不想安享晚年,一直活跃在相声舞台。

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马三立已78岁了,曾经多年亲密合作的搭档纷纷离开人世。在那个年纪,很难找到年纪相当的捧哏演员了。

找不到搭档,就自己来吧。于是,马三立开始尝试单口小段。年近80的马三立,创作出了著名的《逗你玩儿》,迎来了事业上的另一个高峰。

2001年12月8日,检查出膀胱癌,身体告急的马三立并没有就此安心养病,而是在87岁那天,在天津人民体育馆内举办了从艺80年的告别演出。

演出当天,一群观众在现场潸然泪下。

人们说,马三立就是相声,相声就是马三立。

我这一辈子,逆境太多了,顺境可以说太少了。应当怎么样呢?顺其自然,遇到什么不着急,不着急,不生气。

在马三立去世后,网上忽然传出了一组“老炮儿”图片。这组戴着墨镜的朋克扮相,掀起了人们对他的一阵怀念:

原来,这组照片是马爷在90年代拍摄的一款速食产品广告。

工作人员这样回忆他:

为了拍摄顺利,林桂枝女士特别在拍摄前到天津和马三立老人进行沟通,而马老的风趣幽默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老为人十分好,很友善热情。我记得是在天津的一个疗养院见到的他。他随时随地抓哏,好玩极了。

我们给他帶了一件衬衫,很紧。试穿的时候,没想到他身体一缩,逗我们大家说——‘你看,我本来就不胖,穿上你们的衣服都瘦成了这样了’。

如今,离马三立病逝已经过去16年了。真希望这位为艺术奉献一生的宝藏男孩,能继续陪伴在我们身边。

 游本昌 

爱豆属性:拥有温暖笑容的宠粉狂魔

佛系演员 元气老头

也许你对游本昌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一提起“济公”,相信你的脑海会立刻浮现出他的脸庞。

然而,也许正因为济公的角色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大众对于游本昌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那段时期。

你也许不知道,济公是游本昌演的第80个角色,在此之前,他已经饰演了79个角色,却一直默默无名。

你可能也不知道,如今80多岁的他,依旧没退休:他卖了北京的别墅,创办起了自己的话剧团。如今,舞台上,他能表演2小时不休息,舞台下,常出现在微博、抖音拍段子。

游本昌1933年生于江苏,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被中国实验话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前身)选中,担任演员。

听起来顺风顺水的经历,却在此戛然而止:初到话剧院,游老师由于“先天条件不好”,做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佐料演员”——

那个时代,(男演员)讲究高大全,我的身高不够,形象比较瘦,不够饱满。用京剧的行话来说,就是例子演员,不是面儿上的演员。一直在跑龙套,给人家当配角。

我当时对自己的评价就是我好像上菜似的,我不是那个肘子,也不是那个黄鱼,我是那个佐料

游老在回忆起那段不得志的岁月时,这么比喻道。

但就算是演小角色,他也从未怠慢。游本昌的传记《梦想永远不会太晚》中记录到,就算是演一个小配角,也会为此看19本书。

饰演“济公”成名后,游本昌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一直欣赏弘一法师李叔同,“一般人可能认为他是一个翩翩公子,风花雪月,最后遁入空门,实则不然。”读了弘一法师的大传后,深受感动,萌生了做弘一法师题材话剧的念头。

然而,和影视传媒公司沟通了一圈后,发现大家都对他的想法表达了赞赏,但都对其所造成的利润发出了担忧,没有人愿意投资。

游老没有放弃,没人投资,就干脆决心自己搭建团队。

他的经纪人在他的传记中记录道:

游老师本身就不是为了挣钱而做弘一法师题材的话剧,他和家人商量之后,全家达成一致意见后,在北京房价已经到十几万一平的时候,他们毅然决定卖掉自己的别墅,依然决然做一个可能没法盈利,甚至还极大可能倒贴的话剧。

在一场采访中,记者向他提问:“游老师,您想演到多大岁数?”

游本昌这么回答:

作为一个演员,死在台上是演员的幸福,尽量保持好身体,能够一直演演演。演到你不能演了,然后告别。然后下辈子再来。

除了办剧团演戏,游老师还是资深网络达人,他对自媒体毫不排斥,又玩微博又拍抖音。他还常笑称自己是80后——因为今年自己86岁。

在一个节目中,主持人问道游老师卖房,“那儿女怎么办?” 游老这么回答:

真正不为自己人生受限的人,亦最不可能阻碍他人的人生。可爱的游爷爷,请继续健康地飞翔吧。

参考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