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挖到了一部特别小众的好电影,虽然在豆瓣上只有一百多个人标记过,但错过实在可惜,所以今天就拿出来与你们分享——《朵拉或我们父母的性神经官能症》。创建百度指数 故事的女主名叫朵拉,是个18岁的少女。 这么一个青春洋溢的年纪,放在朵拉身上,却是晦暗无光的。 因为和一般女孩不一样,她是一个智力障碍者。 这种症状无法治愈,朵拉又一直对药物表现出强烈的抗拒。 于是,她的妈妈决定给她停药。 但没想到,在此之后,朵拉内心沉睡的欲望渐渐被唤醒——她开始表现出青春期孩子对性本能的好奇。 她先是在爸妈亲热时,突然闯了进来,指着老爸问那是什么,搞得爸妈不知该如何解释; 接着又在看到别人亲吻时“有样学样”,还直接把身边的爸爸当作对象,吓得爸爸当即跳起来制止。 再到后来,她甚至还在泡澡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DIY…… 这样下去,想想也知道肯定要出事。 果然,没过多久,朵拉就在街上看到了一个为之心动的小帅哥,跟上前去投怀送抱。 而对方一看她这种情况,想着天上掉下来的便宜,不占白不占,直接强暴了她。 然而以朵拉的智力状态,并没有办法意识到自己遭受了侵犯,反而还因此彻底打开了情欲的大门。 在此之后,她开始三番两次地跑去找小帅哥,没过多久就怀了孕。 这一下,她的爸妈才发现事情已经闹大了。 为了找出“祸害自己的女儿”的男人,他们给朵拉带上了能够定位的智能手环。 然而,找到小帅哥其实也于事无补。 对方本着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原则,根本不拿这个当回事,建议朵拉去堕胎。 但胎没还堕成,妈妈的精神状态,就开始走向崩溃。 原来,这么多年,妈妈一直渴望家里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宝宝。 为了过上正常人的家庭生活,她始终在备孕。 但谁能想到,女儿竟然先一步怀孕了。 而且朵拉极有可能,会生下另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宝宝。 朵拉显然没有能力单独抚养这个孩子,而孩子的父亲,又是一副毫不关心的态度。 那能怎么办?难道说新生儿还得由妈妈抚养? 难道生活被毁了18年不够,还要继续暗无天日下去? 想到这里,妈妈心力交瘁,越想越后悔当年没有堕掉朵拉。 面对这种情况,朵拉的爸爸也没有给予安慰,反而对她一顿奚落。 终于,妈妈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绝望,变得歇斯底里。 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分崩离析。 为了不让家庭彻底跨掉,爸爸决定将朵拉送到智力障碍者的集体公寓。 但朵拉却拒绝接受这样的安排,她又跑去找了小帅哥,幻想着让对方带自己去拉斯维加斯结婚,从此开启二人生活。 结果不难想象,小帅哥嘴上答应了,但身体却很诚实。 在约定离开的当天,他偷偷跑掉,把大着肚子的朵拉一个人扔在了机场。 朵拉这才明白,自己被抛弃了。 一时之间,她伤心欲绝,对着肚子开始自残,希望毁掉这个孩子。 而另外一边,妈妈的情况也因为母女关系的恶化而越来越糟。 朵拉搬出来和小帅哥同居时,妈妈来看她,她就叫妈妈滚开; 去拉斯维加斯结婚的事,她也只告诉了爸爸。 最后,即便被小帅哥抛弃了,朵拉也仍然表示不想见妈妈。 这一切,对于一个承受多年苦痛的母亲来说,无疑是种摧毁性的折磨。 所以,在朵拉绝望自残的同时,心如死灰的妈妈也开始嗑药,并乱入一个淫乱趴体,完成了一次近乎疯狂的宣泄。 然而,在这一系列的放纵行径之后,影片的结尾又恢复了平静。 朵拉仍然顺利诞下了婴儿,妈妈则在一觉醒来后,决定继续从容地面对生活。 随着一声“妈妈”的呼唤,她的嘴角隐约流露出一丝微笑。 而等待她们的未来将会怎样,没有人知道。 总的来说,这部《朵拉或我们父母的性神经官能症》通过朵拉的故事,探讨了智力障碍者这类边缘人群的情感和欲望。 这种题材的影片,如果噱头大于深度,就会有兜售奇观、消费弱势群体的嫌疑。但是,本片却做到应有的节制,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真实质感。 虽然影片在表现手法上,有一些超现实和戏剧化的处理,但故事的底色却极具现实主义色彩。 无论是爸妈的平静、争吵、困顿、绝望,还是朵拉对性的好奇、痴迷,对爱的渴望、憧憬,都是从人的本性出发,真实而可信。 身为智力障碍者,朵拉尽管在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要比一般人弱很多,但她因为生理本能引发的爱欲冲动,却与所有人无异。 为了表现出这种本能欲望的开启,影片多次使用了有趣的符号。 比如说,在朵拉18岁生日,这个代表成人礼的日子上,有一个镜头特意表现了她在无意间,瞥见两只蜗牛交尾的情节。 又比如说,在她与小帅哥的交流互动中,水果始终作为代表情欲的标志而存在。 在两人初次见面时,朵拉情窦初开,而小帅哥正在吃苹果。 这里正对应着《圣经》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典故,也暗示着朵拉有着和其他人一样的“原罪”。 用妈妈的话来说,就是——别人能做的,你也能做。 后来,在朵拉跟踪小帅哥、被对方强暴时,她手里拿着一个石榴。 完事之后,她还将石榴送给对方,并表示“这是你的”。 这个行为,则暗示着朵拉基于欲望的驱动,本能地唤起了想要与对方产生生理联结的冲动。而小帅哥只是偶然成为了她选择的情欲诉诸对象。 但是顺着这条脉络,影片继续探讨了性与爱的辩证关系。 随着两人的交往逐渐升级,亲密感层层递进,朵拉对于小帅哥由单纯懵懂的性欲,延伸到了爱的层面。 当小帅哥开车带她到野外兜风时,她会像孩子一样没心没肺地蹦蹦跳跳; 即便对方只是出于敷衍,送了她一个钥匙链当戒指,朵拉的眼神里也流露出满满的幸福,饱含着爱意。 以上这些,都是一个人陷入爱情时的真实表现,也都表明性的原欲自然会诱发出爱的情感,印证了弗洛伊德关于“性是一切本源”的说法。 有了性,便有了爱恨嗔痴。 出于这个原因,小帅哥与朵拉最初的交集虽然基于性,但到后来,他对朵拉的情感投入也层层递进,经常闪烁出真情和温柔。 如果朵拉是个智力正常的女孩,说不定他会真的兑现诺言,带她远走高飞,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而妈妈最后的情绪崩溃,以堕落的方式寻求解脱,也同样是由于多年来对朵拉无条件的投入,却收获了一个无希望的结果,导致她有一种生无可恋的幻灭感。 这么看来,影片的故事就回归到了特殊人群所面临的真实困境。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待弱势群体,尤其是像片中朵拉这样的病患,可以做到基本的尊重,不对他们报以歧视和嘲讽。但是,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这些边缘人的内心,意识到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欲望和各种情感需求。 而本片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对智力障碍者的呈现,细腻而又充满悲悯,没有窥探的视角,更不带一丝戏谑。 这也让我想到韩国著名导演李沧东的电影《绿洲》。 那部电影同样关注弱势人群,讲的是刑满出狱的囚犯对一个重度脑瘫患者一见钟情,一时冲动实施了强暴,并与之相爱的故事。 不过,《绿洲》在剧情编排上,没有将重点放在边缘人的情欲探索,而是强调外界对这对苦命鸳鸯的百般阻挠,反应的是社会对于边缘人、弱势群体的驱逐和碾压。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影片,我总会想到一句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话:人人生而平等。 这句话看似常见,但在具体的现实中,每个人为实现权利平等所要付出的代价,却千差万别。 无论是影片中的智力障碍者、脑瘫患者,还是其他身心障碍者,他们都有权利追求生而为人的欲望。因为疾病的缘故,他们已经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孤独与折磨,他们的情感诉求,更应该被听见、被包容、被理解、被善待。 我想,即使我们无法给予什么实际的帮助,但至少也可以将心比心,做一个善良而温暖的人吧。 |
|
来自: 昵称627069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