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山水诗派代表性作家孟浩然性爱优游山水,在乘舟沿赣江而下经过龙沙的时候,吟下了《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一诗,其诗如下: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风俗因时现,湖山发兴多。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首联点题,说自己在九九重阳日,乘船经过南昌城北的龙沙。颔联写依照时节龙沙呈现出一派游人登高及其他风俗活动的景象,优美的湖光山色激发起无穷的兴致。因为船在江中随流而行,所以只能远望不能近观,只能虚写而不能细描;但是龙沙重阳活动的热闹,湖山景色的优美,可以使人想见。颈联一转,写自己的行动心情。虽然身在客旅之中,无人送酒来助兴,但是作者却在船棹声里放声歌吟。尾联作结,写自己歌吧就乘流而去,身后的江水泛着夕阳的光芒滔滔无尽。
诗写得清新自然,极富动感,又充满着情感,可谓好诗。
孟浩然诗里的龙沙,就是豫章十景之一的“龙沙夕照”。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赣水,又北迳龙沙西,沙甚洁白,旧俗九月九升高处也。”那就是说,在北魏之前(有说为汉代开始),龙沙就是南昌郊游的佳处,重阳活动的胜地。龙沙地处南昌古城德胜门外的最高处,位于南昌老城区西北约三里的赣江之滨,现下沙窝沿江处,江畔是一片晶莹的白沙滩。唐时建有清风亭,明朝时移地重建,易名“龙沙亭”。龙沙之沙,洁白如雪,起伏堆积,蜿蜒如龙,绵亘数里。江风吹过,白沙簌簌作响,似龙甲声,又像龙吟。龙沙又以晚景为美,每当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衬沙洲。金灿灿,黄橙橙,光彩耀目,宛如一条金龙游走在江水之滨。江上雾霭迷蒙,舟楫摇荡,水鸟飞鸣,恍入画境,令人流连忘返。
1928年南昌古城墙拆除后,南昌城开始了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阳明路以北的“沙窝”被规划建设成南昌历史上第一个别墅住宅区。如今,在南昌阳明路以北,横平竖直的“三经五纬”路路边绿树掩映中的高墙深院内藏着30余幢民国风格的别墅小楼。 “只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龙沙夕照’的‘龙沙’已不复存在。当年的美景也难以再现了。”黎传绪说,古人啧啧称赞的“龙沙夕照”已经成为了人们的记忆,只留下了“上沙窝”、“下沙窝”地名作为历史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