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子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为什么物体有的透明模糊和不透明,光在原子里发生了什么?

 kanglanlan 2019-03-12

原子的直径大约在10^-10米这个数量级, 原子核直径一般在10^-15米~10^-14米之间,比较起来的话,原子核的体积大约只占原子体积的千亿分之一,这么看,原子中大部分空间都是“空无一物”的。这么大的空间应该看上去应该是几乎完全透明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透明的,是形形色色的。

我们平常对物体是否透明或模糊是从可见光的角度去感受的,而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也就是一种能量,一般称为光量子,所以我们要从能量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电磁波遇到物质,可以被吸收,反射或者透射。但一种物质对不同频率或波长的电磁波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属性。比如,玻璃对可见光而言是透明的,但对部分紫外线则是不透明的(只不过人眼是看不到紫外线的);人体对可见光而言是不透明的,但对于X射线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比如人体骨骼在医用X射线下是不透明的,肌肉以及其他软组织是表现出透明或半透明,所以,在X光片中骨骼就显得特别明显。

电磁波与物质是如何“反应”就要从微观层面上去看。我们知道,物质可以由原子,分子或晶格等结构组成,而这些微观粒子都是一刻不停的“运动”着,所以每一种结构都也有其相应的各种运动,比如原子,分子中核外电子运动,分子的振动与转动,晶格的振动,晶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等。在量子力学中,以上这些运动形式,都存在各自的分立能级,对于某一频率或波长的光量子,如果其能量与某一物质某一运动的两个能级之间的差相符合,那么这类光子就可以被吸收,该物质得到光子的能量后会转换为物质的热量,宏观上我们就感觉到该物质温度上升。这个时候我们就称这种物质对这种频率的光是不透明的。

而一些晶体组成的物质,其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更复杂,往往会导致“能带”的形成,即在一连续范围内的能量几乎都可以被吸收到,因此表现出对连续波段内的光都是不透明的。

若光量子对应的物质能量级不相符,则光子就会被暂时吸收,这时吸收者的状态是一种亚稳态,很快会重新衰变放出相同能量的光子。这个时候,放出的光子有可能重新反出物体,宏观上看就而形成了反射,或者层层传递给物质中其他吸收者,最终透射过去,在我们看来就是透明的了。

一般来说,不被吸收的光,反射与透射总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强弱不同罢了。想一下我们平时看到的玻璃,既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对面的景色,也能在玻璃上看到自己的影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