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阙《虞美人》,就能给南唐后主李煜带来杀身之祸?

 昵称413468 2019-03-12

 我们都知道,南唐后主李煜本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太平天子,北宋开宝七年(974年)的兵刀之祸,让他在一年后就不得不奉表投降,成了亡国之君。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正月,李煜作为俘虏被押送到宋朝京师,宋太祖赵匡胤降封他为违命侯、左千牛卫将军。

这“违命侯”的封号,对照之前李煜多次拒绝宋太祖招降的情状,显然是比较恰当的。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也就是留居汴京2年后,42岁的李煜在寓所去世。

李煜的死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正史中波澜不惊,都是一个字“薨”,但民间流传,则指向了一阙千古名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阙词的作者正是李煜本人,把国破家亡后困居汴京、度日如年的苦闷心境,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李煜的死真的跟这阙《虞美人》有关吗?

悦史君先给大家谈谈李煜在汴京两年的生活情况。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驾崩,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即位,也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登基后,改封违命侯李煜为陇西郡公。

陇西郡公不仅爵位比违命侯要高,而且李煜家族自称是唐朝皇室后裔,陇西就是唐朝皇室先祖的籍贯,这自然是对李煜地位的提升了。

不仅如此,针对李煜开销大、俸禄不够用的实际情况,宋太宗还多次通过直接赐钱、提高俸禄等予以满足。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二月,宋太宗到皇家图书馆崇文院看书,还把李煜叫过去一起看,并且对他说道:“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中简策,多卿旧物,近犹读书否?”

这崇文院里的典籍来源很多,其中一部分就是南唐皇室收藏的,李煜当皇帝的时候爱看书,肯定有不少就是他看过的,宋太宗既是问他现在的读书情况,也是一种优越感的体现。

李煜显然是非常尴尬的,史书中的记载只有三个字“顿首谢”,随后宋太宗还跟李煜等人在中堂喝酒,直到“尽醉”才各自回府。

同年五月,吴越王钱俶在汴京入朝觐见宋太宗时,奉表将吴越国版图送上,宋太宗很高兴,册封他为淮海国王,待遇比李煜高多了。

两个月后,陇西郡公李煜去世,宋太宗的反应是“辍朝三日”,追赠他为太师,并且追封“吴王”。

应该说,从这个事态发展来看,宋太宗没有杀李煜的必要,而且当时北汉还在,其他亡国之君也都活得好好的,他们对宋朝不能构成威胁,反而是一种优待的体现。

而具体到《虞美人》来说,对于李煜这样多愁善感的才子,类似的诗词并不少见,比如《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中,他也有“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之句,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

但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悦史君认为,最早应该出自两宋之交的学者王铚写的《默记》,里面不仅写了《虞美人》招祸,还说是宋太宗的弟弟秦王赵廷美带着牵机药毒杀了李煜。

故事确实是有板有眼,跟着的还有宋太宗霸占李煜妻子小周后的绯闻,然而,这些事情在正史上没有只言片语,却在一百多年后出现在王铚的笔下,悦史君觉得可信度不高。

但就文学价值来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在是非常难得的佳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