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家书:当你借钱给别人时,想好这三个问题!

 琢磨君专栏 2020-07-07

借钱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且自古至今都存在,因为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际需要,正如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所说:“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吧”,而他的商业成功秘诀之一便是“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说白了就是互补帮忙,彼此周转资金,即借钱!

既然“借钱”是个无法避免的话题,那么我们为何不勇敢而正确地却面对呢?但如何面对呢?琢磨君认为:可以向“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学习一下关于“借钱”的一些智慧!

曾国藩虽说是出生于小地主家庭,但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后,家里又要摆酒设宴,他和妻子又要花费几个月时间赶路,到了京城又要租房子和吃穿住行等等,所以本来不算富裕的曾家,就找亲戚朋友借了不少外债,曾国藩也打心眼里非常感谢那些曾经资助过他的家乡人。

后来到了京城,曾国藩在翰林院供职,当了好几年的从七品小官,工资微薄,而京城开销较大,所以他刚去京城的前几年压根就没有多余钱财寄回老家,甚至还要靠向同僚或朋友借钱过日子,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说:

“孙等在京,别无生计,大约冬初即须借账,不能务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孙光景虽艰,而各处通挪,从无窘迫之时,但不能寄货回家”、“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

而正是因为家乡父老和京城朋友都接济过自己,这让曾国藩打内心非常感激,而且他后来混好了也毫不吝啬地借钱给他人周转。所以说,在曾国藩看来,他是比较赞成人与人之间互相借钱的!

但是,曾国藩借钱给他人也有一些规矩,虽然他口中没有直说,但是我们细度《曾国藩家书》,根据他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略知一二,而琢磨君总结了三点以供大家参考!

请输入图片描述

第一:想好自己该不该借钱出去,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写给叔父的家书中说道:“侄在京借银与人颇多,若侄不写信告家中者,则家中亦不必收取”,意思就说:他自己在京城给给很多人银子,自己如果不写信告诉家人,家里就不要急着找人索要。

紧接着,曾国藩说明了他借钱给别人的真实目的,他说:

“在外面和在家乡不同,在家乡只需要当个地主,严格管控好腰包里面的钱财,自然而然就可以致富;但是在外面做事情,钱财既要严格,又要宽松,要能借出去,又要收得回来。

在外面,全靠一个好名声,才能在社会上应对自如;如果名声不好,专门靠自己那点工资积蓄银子,用不到一年,就会花完了。侄儿如果信用不好,那么以后有求于人,别人肯定不会帮我。所以说,侄儿对于钱财的来往,只是要求能四处挪用罢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看完曾国藩关于借钱给他人的解释,估计大家会恍然大悟,因为曾国藩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你想自给自足,不依靠任何人,只照顾好自己的三分地,那就没有必要借钱给他人;但如果你想人缘广,朋友多,众人拾柴火焰高,事业做大做强,人生路越走越宽,那就需要考虑借钱给他人,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所以说,大家遇到别人向你借钱时,你首先要考虑好这个问题——自己该不该借钱出去,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如何,这也算是我们向曾国藩学习的关于“借钱”的第一个智慧!

请输入图片描述

第二:严格控制好借钱数额,

琢磨君读《曾国藩家书》时候,还发现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曾国藩不论是找别人借钱,还是借给他人钱财,数额都不大,最大几十两,最少1两银子还不到。要知道,曾国藩在京城当到二品大员时的年俸禄是1000两白银,从家书中的这句话便可得知——“余闱幸无不符之人。不然则罚俸半年,去银近五百”!

以此推算,曾国藩升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读)后,每年年俸也有几百两,为什么每次借钱的数额都要严格控制在100两以下呢?就是因为他懂得风险管控,金额越小,以后的损失越小。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其次,按照曾国藩所说“银钱则量力资助,事则竭力经营”,借钱出去要量力而行,帮人办事则可以竭尽全力,所以他每次借钱出去时候都不是打肿脸充胖子,控制好了借钱的数额,毕竟自己家中妻儿等一大家子都还要正常过日子。

所以说,我们也可以向曾国藩学习,借钱出去的时候,严格控制好借钱数额。打个比方,你一年收入5万,你最大可以借出去5000到1万元左右给朋友,一则是控制好风险,二则是不至于影响到自己过日子。这也算是我们向曾国藩学习的关于“借钱”的第二个智慧,大家可要记住哟!

请输入图片描述

第三:借给熟人,而且后续要委婉地催收,

看《曾国藩家书》,总结一下他借钱的人,大多是好友或同僚,都有固定工作,而且他们的经济状况也不差,只是别人一时资金周转不灵罢了。所以说,我们借钱给他人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对方身份、工作、收入等情况,最好是只借给熟人,毕竟知根知底。

还有,曾国藩对于那些借钱不还的朋友,也不会直接与人翻脸,而是巧妙得写信提醒他们,说明自己也有难处,最后基本上都能要回钱来。如果写信不管用,关系一般的朋友,曾国藩就直接派家人去要;关系好又碍于情面的朋友,曾国藩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难得糊涂。借给熟人,而且后续要委婉地催收,这就算是我们向曾国藩学习的关于“借钱”的第三个智慧。

请输入图片描述

结语:谈钱并不伤感情,关键是如何处理好“钱与人”的各种关系,把事情做到前面,把风险降到最低:该不该借钱给别人,借多少钱给别人,借钱给什么样的人,后续如何催收等等。做人,就要做个明白人,不能借给了他人钱财,最后还要不回来,讨人嫌弃,还成了仇人。学习曾国藩关于“借钱”的3个智慧,至少我们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您觉得呢?

END

今日话题:

您觉得该不该借钱给别人呢?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发表您的看法,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