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门前坟,屋后水”,后半句还有7个字,值得推敲揣摩

 桂林人家 2019-03-12

中国是历史上,存在时间长,且从未间断的国家。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有中国文化传承做支撑。在中国众多的文化中,有一种俗语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很多人认为,俗语很多站不住脚,是人们的一种谣言。然而,笔者要说的,是此文化,是百姓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有前人为我们披荆斩棘,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当然要正面对待。民间有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就很好的印证了俗语的重要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俗语的看法,也就更加不同了。

其实,俗语虽然没有理论背景可以支撑,但终究是民间人们总结出来的实用道理。今天要说的俗语,“门前坟,屋后水,家败人亡子不归”。前半句“门前坟,屋后水”,是一前缀,是一种状态,而此种状态后面,反应的就是后半句“家破人亡子不归”。所以,这后半句的7个字,才是重点,才是值得我们推敲和揣摩的。

先说前半句的状态,“门前坟,屋后水”,说到坟墓,是中国自古很讲究的一种丧葬文化,而且有很多忌讳的地方。这里的“门前坟”,就是一种忌讳。说的是,人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最好避免门的朝向,是对着坟墓的,这样是不吉利的,虽然没有理论依据,但在文化背景下,人们都愿意接受这种说法。

“屋后水”说的是,在南方,连雨天气比较多,加上房屋结构问题,还有房屋都是木质建材,所以,遇到连雨天气,房屋后面会被积水浸泡,导致房屋的稳定性变差。所以,房屋会存在危险。而房屋,不管是建在哪里,要保证绝对的稳固。毕竟房屋代表的是一个家,家在人们的心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所以,前半句的含义,得出了后半句的结果,“家破人亡子不归”。家受到破坏,不管是表面还是内部的分裂,都会影响后代。都说家是坚强的后盾,是避风的港湾。家没有了,当然不存在归来这么一说。虽然俗语简单明了,但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我们要正面看待俗语。

俗语是中国文化中,最值得推敲揣摩的文化,简单明了,却是非常真实的。不要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俗语,对待过来人的忠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