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淡定方程式

 二月虹 2019-03-12

1.

爱因斯坦小时候,学校老师让大家回去制作一个小板凳。第二天,老师看到爱因斯坦的作业,把他批评了一通,他的小板凳,四条腿不齐,站不稳。面对批评,爱因斯坦诚恳地说,“这是我制作的第三个小板凳”。

这个市面上流行的小故事很容易记住,因为简单深刻,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的职位角色能品味出不同的东西。比如,大人对孩子经常没耐心;比如,人们常常只见结果,不见过程;再比如,有一天你忽然发现,故事中的爱因斯坦很淡定,这淡定甚至是许多久经生活磨炼的成年人做不到的。

人们常常在该淡定的时候做不到淡定,他们的上进道路不断被自我埋怨障碍着,他们的光阴一再荒废在自怨自艾里。

2.

自怨自艾[ zì yuàn zì yì ],出自《孟子·万章上》。“艾”的原意是“割草”,比喻改正错误。自怨自艾,连起来的意思是,自己埋怨自己然后改进提高自己。后来随着社会演进、文化变迁,自怨自艾的意思只剩下了自我埋怨,自我改进的意思被丢掉了,因为“艾”不是常见字,读音还容易弄错。我们无法估量这个文化损失有多大。

自我改进的意思丢掉了,有一个心理原因——自我改进太难了。日常发生的情景是,对自己不满的情绪爆发出来,人们很容易完全忘记自我改进的行动。

比如,面对作业要写、文章要发表、项目要完成、还要在某某场合做一个发言,我们常常陷入拖延。拖延的原因之一,是累,是难受。更重要的原因是,对自己做的东西不满。对自己不满是一种特别难受的感觉,常常等同于自我折磨。对自己不满,弄不好就会变成跟自己发怒,进入剧烈的心理内耗模式。

冲动是魔鬼。人们通常以为冲动是情绪激动之后胡乱做事情,其实是误解,更多的时候,冲动只发生在心理,而没有任何外在的后续行动,任由情绪引发心理能量内耗。对自己不满的心理冲动,常常如此。

正是在这里,爱因斯坦显得与众不同。

3.

爱因斯坦做第一个小板凳时,一定困难重重;做完之后,他对自己的作品必定不满意。此后,他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经历这种不满。直到在规定时间拿出最终作品的那一刻,他可能依旧是不满意的。因为,在他心理有一个更“完美”的、令自己满意的小板凳形象。

显然,爱因斯坦的前进道路并没有被老师的批评扼杀,也没有被自我埋怨阻碍。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扛住这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很可能,作为自然科学家,他很早就发现了一条自然法则:所有事物都经历从无到有,所有作品都必然经历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他很可能只是简单地认同了这条自然法则,从而更容易地保持淡定、不空耗心理能量的心理状态。

我们可能不是科学家,不像爱因斯坦那样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即自然),拥有宇宙信仰,但是,我们都可以从接纳自己开始。

4.

许多心理学流派都主张接纳自己,但关键是如何接纳。

在我看来,一个人必须接纳自己所造之物的不完美,在这之上,还要接纳对自己所造之物的不满情绪,进一步看到背后的自然过程。自己做的事情不完美是客观的,对不完美、不如意的不满也是客观的自然反应。要承认这种客观与自然。

接纳对自己的不满,能够节省心理能量,以便进入接下来的自我改进环节。就像年少的爱因斯坦那样,继续做第二个、第三个小板凳。就像后来的爱因斯坦那样,一个追逐光线的梦想,用十几年的时间点点滴滴付诸行动、不断改进完善。

因为接纳,所以不纠结,或者少纠结。因为接纳,所以心大,而且越来越大。

相比之下,许多人不自觉地、经常停留在自我不满甚至发怒状态,消耗了过多的心理能量,以至于无力实施改进行动。根源在于,他们接受不了、甚至不允许自我不满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要么不去做事情,要么一边做、一边跟自己动怒,因此,常常半途而废。

5.

自我不满,还容易造成一种假象——“我有强烈的上进心”。这看起来相当显然。为什么对自己不满、为什么对自己不满到发怒呢?当然是因为上进心了。

这正是最迷惑人的地方。这是自我欺骗——不满之后,随即变成了“有上进心”的自我肯定了。

真正的上进心是物化的,是客观的,所以必须体现在所做事情的实质推进、实质改进上。

所以,许多接纳自己的心理活动,忙活了半天,最终成了借口。本心是上进,却障碍于盲目的自我埋怨与自我肯定,终止于半途而废。

真正的接纳自己,是直面不完美的过程,直面自怨,起初刻意随后自然而然地接纳自怨、超越自怨,并不断付诸行动,踏上改进和自我改进的道路,那才是积极的人生回路。这就是爱因斯坦式的淡定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从自怨、到自艾、到勇猛精进。

我们教育自己、教育孩子、教育学生,想要有好的效果,就必须经历这个过程,这是必经之路,绕不开。这也通向耐心与心平气和的过程。

最困难的地方在源头,在于如实观照、如实对待,无论对人对己。这种如实客观,看起来无情,其实最有情。

回到爱因斯坦制作小板凳的故事,也许他那幼小的心灵已经发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生方程式:

前一个更糟+后一个更好+不断重复+自我认知=淡定。

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爱因斯坦淡定方程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