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书、画”字相与耕耘
2019-03-13 | 阅:  转:  |  分享 
  
“书、画”字相与耕耘

看过朋友写的一篇评论:《宋秋馨画作之浅见:已从香国偏熏染,更惜花神巧剪裁》,应该对辛辛苦苦的画家点赞!宋秋馨本来学的是法律,但她半路出家拜师学画牡丹,十年耕耘,笔下生花,她画的牡丹雍容大气、高贵脱凡,可谓独具一格。虽任中国女子书画会副主席,仍笔耕不断,有点儿精神,那就从书画的字相开始分析。

甲骨文的“书”上面似手握毛笔,虽然笔头大了些,但说得过去。下面是“口”,有人认为是“砚台”之类,十分勉强。金文“书”发生嬗变,在口和笔之间插入“点缀”,有笔下生花之相。小篆体“书”又发生变化,上面是手握毛笔,下面是“者”。《说文解字》:“书,箸也,从聿者声。”徐慎认为这是个形声字,古时可能“书”与“者”发音相近,但无证可考!

其实从甲骨文“书”字下面的“口”,金文、小篆体“书”字下面的“者”,大致可以看出这两个古体“书”的字相:手握笔“言”、手握笔“著”,即用笔记录所言或过去的事情。《礼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讲的应该就是这件事。



书(甲骨文)书(金文)书(小篆)书(楷体)

楷体“书”发生蜕变,这是颜真卿的创造,两个秃包头儿重叠,加一点儿,再加一丨贯通!这是个什么字相?返回去看甲骨文“书”的字形,很清楚这个楷体的“书”是去掉口,把三爪毛笔头简化,两个秃包头儿代之于手,加一点儿表示手握笔在动!故楷体“书”的字相:手握笔书写。

对字进行简化,如同书法、绘画一样,可分为三个档次。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如同他的书法一样,颜真卿在简化字的创造方面已达到巅峰,堪称千古一人。破解他创造的简化字字相,常令人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其简、新、奇、特,不能言表!看这样的字相是一种享受,给人带来的好情绪,有时能持续数天!颜体“书”字的简化,就是简体艺术达到第三层次典型的一例!

学过毛笔楷体书法的人都知道,基本的笔画八个:点、横、竖、撇、捺、钩、挑、折。这八个笔画中,最难写的是“折”,而楷体又多折。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个楷体(颜体)“书”,字形虽简单,但几乎囊括除撇捺外的全部笔画,并且有两个折。初学书法者,以楷体“书”练字应该是很好的选择。

因楷体“书”的字相是手握笔写,故有楷书、隶书、篆书、草书等等,但不可以说甲骨书、金书、籀书,而要说甲骨文、金文、籀文,原因很简单:前者是书写,后者是刻文(纹)。但篆字例外,因篆字常用来作篆刻,故可称篆文,即写的篆字称篆书,刻的篆字称篆文。

甲骨文、金文、小篆体“画”的字形,上面仍是手握毛笔,下面的图案有变。图案有变才是画,正确!《说文解字》:“画,界也。象田四界。”徐慎认为这个“画”字与界有关,是井田的界!井田的界有“田”字,表达的已经很清楚了,这个“画”界难道是在纸上划(或画)界?



画(甲骨文)画(金文)画(小篆)画(楷体)

楷体“画”明显发生脱变,从一、田、凵,出于颜真卿。这一次,颜真卿不是让我们体会“书”,而是让我们体会“画”,怎么画?“一”是乾、老天,“田”即作画之地(斗室),“凵”同“坎”,《易经》坎卦是两个水,两水重叠,险上加险,难上加难。因此,楷体“画”的字相:靠天吃饭,在险难之田耕耘!

靠天吃饭一是指家境出身,二是指时代天时。世人都晓画家收入不菲,但那往往是成名之后或身后,和其他搞艺术的一样,走这条道人也是千辛万苦、一将功成万骨枯!最近有报道南漂作画的100个画廊99家倒闭,1000个画家999个穷困,10000幅画9999幅贬值!

中国历史上的画家,除了一些家境出生比较好或赶上好年代的外,大多生活不宽裕。有人统计过古代十大画家:吴道子、顾恺之、张择端、马远、黄公望、王蒙、唐寅、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现代十大画家: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刘奎龄、吴冠中、黄胄,贫困者不乏其人。当然小康的有,富的也有,但巨富的没有一人。

被尊为画圣的吴道子,早年贫困,出名后被招入宫,吃穿应该没有问题,但从其生卒不详,没有留下真迹来看,不会富到哪儿去!比较典型的如南宋画家李唐,八十岁还在杭州大街上摆摊儿。唐寅穷到最后不得不靠卖春宫图、靠青楼女子接济生活的地步。徐悲鸿出身贫寒,13岁作画,接济家用,大半生都是在流离失所、苦于温饱中渡过的,特别是旅欧8年,有时连基本生活都难于维持。

齐白石14岁学木匠雕花,24岁从画,辗转各地拜师学艺,作画卖不出去是常事。四处奔波,流离失所,至50岁稍有名气,85岁生活才稳定安逸下来。1946年10月,他到南京、上海办画展,200多张画换回数捆法币,价值很快如同废纸,买不了几袋面粉。2017年12月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拍出8.1亿元高价,加佣金高达9.315亿元,成为全球最贵的中国画,可惜此时距离齐白石老人离世,整整过了60年。

巴西圣保罗州摩吉镇有个地方叫“八德园”,面积约有15万平方米,张大千~这位饱受争议的绘画大师,多年马不停蹄地奔波流离,难得在这里连续住了17年。张大千最喜欢的动物是猿,最喜欢的植物是柿子树,因《酉阳杂俎》中说柿子树有七德:一长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可娱嘉宾,七落叶肥大可临画。大师又加一德:柿叶煎水可治胃病,故名八德园。

八德园主建筑为一栋二层中式小楼,名“大风堂”,堂内有卧室、书房、画室等等。园内怪石林立,载满柿子树,并种有牡丹、芍药、芙蓉、杜鹃等名花,还养过猿、孔雀、鹤、雉鸡等珍禽异兽。园中心有一人工湖,湖心一亭,湖畔建四亭,俨然一世外桃源。但现在整个八德园人去楼空,门庭零落,枯枝败叶,柿子树几被砍伐殆尽,五个亭子只有湖心亭尚在,其余只剩残垣,所有八德园的故事都已成为传说。

张大千是多产的画家(旺盛期每年绘画多达500幅),晚年也算富有的画家,但年轻时常常钱紧!在敦煌临摹欠下一屁股债,20年后才还清。至他83岁去世,无债的日子只过了20年!

“独守一方土,独耕一亩田。独居一斗室,独享一朝闲。”选择了书法绘画,基本就进入了“前三独”,能否达到第四独,甚至弄出点儿果子来,一靠老天爷,二靠在这“凵田”中成年累月、踏踏实实地苦干!







2018年12月2日

























3

















































献花(0)
+1
(本文系董印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