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盆景是一種普遍的傳統藝術設計,但一般人大多不太了解盆景的起源與意義。盆景來自於中國,接著流傳到日本,而後逐漸推廣到世界各地,現今許多人都喜歡藉由盆栽設計出獨特的盆景藝術,當中的盆栽大多是由燒烤過的陶器製成,人們以不同方式製作與設計,使得它展現不同的特色。 盆栽這個單詞在日文中意味著:栽植在一個容器中。盆景藝術起源於古代中國的園藝,是在禪宗佛教的影響之下發展出的藝術,日本遂以古老的漢字來命名這項藝術。簡單來說,盆栽一詞分開來可以解釋為:「盆」是指盤子或薄碗,「栽」是指種植的樹或生長的植物,因此盆栽一詞意味著「種植在淺容器裡的樹」。 盆景結合了園藝及藝術的知識,與人們喜好的工藝、嗜好、藝術一樣,盆景可以自己獨自欣賞,也可以與他人分享,它可以作為培養為個人嗜好,也可以用來賺錢。另外,盆景也可以是對一個人的園藝技術、設計能力、時間和金錢投資的一種考驗。最重要的一點,從事盆景藝術的同時,還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心靈的平靜與健康。 盆景的設計形式源自於中國的微型景觀,通常會使用岩石來代表山脈、丘陵和懸崖,高度有時甚至高達3到5公尺,較大型的盆栽種植在不可移動的混泥土容器中,以便永久展示。日本版的盆栽稱為「栽景」,通常比較小,由岩石、小植物、地被以及生長中的樹木組成,「Hòn non bô」是越南的微型景觀,高約0.3到7.6公尺,主要使用岩石、植物和水模擬島上的山景,「Mai-dãt」則是泰國的盆栽,它具有多種角度與象徵性,有點類似舞者的姿勢,當中不同形狀的植物,有些是北美、南非和澳洲的原生樹木。 盆景由不同的形狀、大小、風格和顏色所組成,在分類上非常複雜,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形式的盆景藝術表現風格,包括了闊葉、針葉、落葉、常綠、開花、熱帶、小品、蘋果盆栽樹等等。 盆栽植物如同人類一樣,也應該保持在健康和強健的條件之下,因此需要定期保持土壤的濕度和水分的均衡。要照顧盆景除了時時修剪外,最不能忽略的就是澆水了。定期澆水的時間會根據土壤、花器和盆栽本身的類型而有所不同,由於植物在少量的土壤中生長,因此需要定期補充土壤的養分供應。 因為盆栽是微型植物,為了保持盆栽健康和美觀,本身也需注意病蟲害的防範,才能維持美麗的盆景藝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