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默写在考试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默写不同于写生,考察范围更加广泛, 能够对学生的能力有全面考察。 那么色彩默写考试时, 怎样的构图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今天我们来谈谈色彩默写的构图要领 三角形构图的表现力最强,最为稳定, 且具有一定的向心力和张力, 作为联考应试考生来说,是最稳妥的构图。 ▼ 支撑三角形构图的三个关键点, 向外延伸,使画面的张力更强。 ▼ 物体的摆放相对集中, 少量物体零散的作为点缀, 清晰的聚散对比产生强烈的向心力。 ▼ 保守派: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立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叫“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画面效果直接且易于操作。 平行透视图有四个注意点—— 1. 画面切割三分法: 背景与台面交界处设在纸面1/3处左右,为台面争取最大的空间纵深,同时台面与背景不仅有主次区别,也有面积和色彩关系的对比。 2. 主体物靠近“三分线”: 因为主体物本身就接近绝对对称,如果又将它放置在纸面的左右中轴线上,就会产生平分画面的视觉效果。如果放在靠近“三分线”的位置,那么画面会产生变化且不会失衡。 3. 画面中心不宜过于偏下 常规构图的重心偏上,虽然重心偏下的作品偶有出现,但这样的画面不适合联考的评分原则,容易被评为问题卷,因联考以考察学生的基础能力为主,画面要求相对较为保守。 4. 有松有紧,张弛有度 体积和面积较大的物体集中在主体物周围,体积较小的物体散落摆放,有松有紧才能让画面符合评分要求。 总结:平行透视下的构图虽然“稳”,但视觉上缺少变化,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 高手派: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以正方体为例,只要离画幅最近的是立方体的一个角,那么立方体左右两个竖立面必然与画幅呈一定角度,于它有两个消失点,两个角互为余角,所以又叫“两角透视”“余角透视” 成角透视下最大化的表现画面空间纵深, 物象的摆放灵活多变,画面更加生动。 成角透视有两种方法—— 1. 旋转桌面: 在平行透视的基础上旋转桌面,打破平稳的构图形式,让画面产生动感。 虽然画面物体摆放变化不大, 但是台面面积变大, 物体在画面中显得非常松动,更有生气。 ▼ 2. 提高视角 提高视角增大画面的俯视角度,是相对具有挑战性的构图形式,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和对透视的掌控力,但是大家从高分卷中也可以看出,现在已经有很多小伙伴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 视角的变化会使物体的遮挡关系发生改变, 各个物体的摆放要符合空间透视关系, 避免出现空间逻辑错误。 ▼ 物体的透视变化和画面的透视关系要相吻合, 否则将导致物体与画面视角的透视关系不统一。 ▼ NO.1 背景加料 常规的构图布局会对背景简单化处理,表现手法十分简单,让人有审美疲劳。可以先从简单的效果开始尝试,例如空间的转折和环境的区分,既丰富背景,又不会破坏整体的画面效果。 ▲ 如上图背景假定的窗户与画面的光感相呼应,既为画面的逆光效果提供了依据,又增添了画面写实性,不仅丰富了画面色彩层次和色彩效果,更使画面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NO.2 “偷换概念” 默写命题虽然对画面物象和数量有所限制,但是对环境描述几乎没有;这就使我们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让画面具有更多的细节。 NO.3 脑补情景 将物像处于假定环境中,增大画面取景面积,既增添画面氛围,又让观者无限想象。 NO.4 衬布的Freestyle 文字默写题一般只提到衬布的颜色,其他内容没加限制,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衬布的材质、花纹等上面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