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拍小丑吧,那是我志趣的启蒙者。”

 gs老张 2019-03-13

从美国DC漫画旗下超级反派、蝙蝠侠的头号死敌Joker,到《自杀小队》里面的性感冷酷的小丑女,再到令人毛骨悚然《小丑回魂》里的Pennywise,荧幕上“小丑”角色可谓深入人心。但没有一个电影导演,能像费德里科·费里尼一样对小丑如此情有独钟。

小丑是费里尼一生的挚爱。他曾说:“我没办法分辨这部与那部电影的不同。对我来说,我拍的始终是同一部电影。我拍电影用的都是同样的材料,或许只是从不同的观点出发。”

这“同一部电影”,也是费里尼一生的电影。它们都基于共同的创作基础——费里尼的梦境,拥有共同的主角——有且仅有三个主角:小丑,女人,和费里尼自己。

费里尼说:“我为什么喜欢小丑?因为小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砸东西,撕扯,放火,在地上打滚,人们不但不会责备你,相反他们还会为你鼓掌。”

在费里尼看来,小丑们虽然看上去是滑稽、不讲理、疯疯癫癫的,但他们却构建了一个真实的、未经蒙尘、没有伪装的世界——就像费里尼自己的那个世界。

罗马的出租车上,总是有司机困惑的问费里尼:“费费,为什么你不拍一些我们能看懂的电影?”费里尼回答说:“那是因为我拍的都是生活的真相。而真相永远暧昧不明,不像谎言,总是横陈的赤裸裸。”

因为无法割舍的小丑情结,费里尼还把处女作《杂技之光》献给了小丑,把第一部伟大的作品《大路》献给了小丑,在《八部半》里,在《罗马风情画》里,在《舞国》和《月吟》里……在几乎所有的费里尼电影里,马戏团和小丑都如影随形,见缝插针的找机会出来混个脸熟。

但即便如此也还不够,费里尼想拍一部只讲述小丑的电影,它的名字就叫《小丑》。

《小丑的流浪:费里尼自传》

(意)费德里科·费里尼、(美)夏洛特·钱德勒 著

黄翠华 译

雅众文化·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1月

“玩”电影的费里尼是怎样挑演员的

文/林颐

这部《小丑的流浪:费里尼自传》是费德里科·费里尼与美国资深电影人物传记作家夏洛特·钱德勒合作的著作。这种方式就好比费里尼掌舵,而钱德勒听从指挥沿着规定线路前行。我们不太可能遇见藏在暗处的未知事件,而作为费里尼的一生及电影创作的总结,它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说:“我把我仅有的一生都说给你听了。”

费德里科·费里尼

这位电影艺术大师于1920年出生在亚德里亚海边的意大利小镇里米尼。那里的冬天灰郁森寒,杂耍、马戏、嘉年华,热闹喧嚣,肃穆的天主教氛围和意大利人的性情,奠定了费里尼一生创作的精神底色。

幼年的他,小脑袋瓜充满着奇奇怪怪的各种想法,似乎比常人更能自由进出神秘的、非理性知觉的空间。费里尼注意到小丑面具之下的悲凉与底层生活独特的幽默,后来他把“小丑”的意象发展成了华丽的影像表现,比现实有更真实的力量。

我们看见了费里尼私人生活的一些场景。他小时候可真够“熊”的,竟然用妈妈的口红伪装流血暴亡搞恶作剧;他喜欢小尼莫、大力水手,喜欢画画,喜欢科幻小说,在课堂上老是神游天外;7岁时,他跟着一名小丑离家出走,他说一生遇见许多哀伤的小丑,那次遇见的是第一个。

然后,少年人开始恋爱,失去童贞,追逐女孩子,成为漫画家,然后编剧,然后导演,然后结婚,然后,战火在意大利燃烧,费里尼与朱丽叶塔的孩子没能活下来。爱有很多种面貌,共渡患难、没有孩子让他们能长相厮守,同样的痛苦联结了他们。此外,事业是另一重牵绊,朱丽叶塔出演了费里尼执导的《大路》《卡比利亚之夜》等影片。

费里尼和朱丽叶塔

好奇的影迷更感兴趣的是费里尼的导演历程。他怎样与其他名导合作?怎样挑选演员?怎样拍摄?怎样看待他自己的影片?……这些答案都在传记里。字里行间隐隐散发小丑式的嬉笑态度,时而凝重,时而轻俏,在语词之间的滑翔穿透人生的重重幕布,清楚呈现这位才华横溢的导演的所言所思,一个光影世界在他独特的心灵视野的镜头下过滤、处理,小丑“费费”咧着嘴,笑容里藏着深意,带领观众走入一个似真似幻的神奇游乐园。

费里尼电影里的马戏团与小丑

费里尼早年在罗马过着波西米亚式居无定所的浪游生活。1944年,罗伯托·罗西里尼发现了他的才华,邀请他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编剧,而费里尼很快发现,他不想追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那样还原真实世界的悲苦、朴实的基调与直接揭露的做法,他更倾向于对现实重构,以一种反现实、荒诞嬉笑的手法来戏剧化地呈现。

他很快就舍弃了《大路》等早期作品的新现实主义风格,《甜蜜的生活》《八部半》《阿玛柯德》《卡萨诺瓦》等电影,无限活力,别具一格。观众们感到惊讶,这个导演怎么这么能“玩”?

费里尼在《阿玛柯德》中重现了幼年时的戏院

费里尼一辈子反对规矩,他是奇想层出的“顽童”。他喜欢在一大堆照片里挑选演员,合眼缘的就邀请参演。很奇妙,他选用的演员与角色极契合。

比如,御用女主角安妮塔·艾克伯格看上去有点庸俗,难以匹及其他更加璀璨的明星,可是没有人比她更合适费里尼电影里的浪荡女人的形象。童年小镇马戏团的记忆不断成为费里尼创作的源泉,人声鼎沸的喧闹、光怪陆离的色彩、转瞬即逝的浮华,费里尼把眼见的战后意大利的种种怪象变成了小丑式的夸张表演,空虚的富翁声色犬马、浓艳的女人扭着屁股尖叫,以及下层百姓强颜欢笑的“超现实”生活。在热闹的表象底下,一直有一个冷峻思考的“小丑”。

安妮塔·艾克伯格

“生命是魔法与面包的组合,是幻想与现实的组合。电影是魔法,面包是现实,或是该倒过来说?”魔法与现实的分界,对于费里尼并不重要。

“小丑”就是穿行在不同世界的魔法师,演出着这个走样的、可笑的、匪夷所思的世界的所有故事。

编辑|邓晓偲、杨颖婕(实习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