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耄耋老人凌晨开摊 成都市内也有藏龙卧虎的二手书早市

 大毅小智 2019-03-13

早春凌晨六七点的蓉城,夜幕渐退,繁华未起,习惯早起而又闲适的成都人自有好去处。3月12日,天府早报记者也赶了这样一趟早集——在位于刃具立交附近一处名为玛塞城的下层式商场中,竟然隐藏着一处别有洞天的二手书市场。这里的摆摊者有三十而立的壮年,更不乏耄耋之年的垂垂老者,售卖的书籍更是包罗万象,令人大开眼界。

耄耋老人凌晨开摊 成都市内也有藏龙卧虎的二手书早市

耄耋老人凌晨开摊 成都市内也有藏龙卧虎的二手书早市

设摊的耄耋老人:

不知蜀都杨子妄为川人

走进市场,尽是别人看过的书、别人手绘的画本、别人作的手记,甚至还有别人的信笺……满满的时代感扑面而来。“这里开业一年多了,我从开业就来摆摊了!”一位红色格子围裙胸口绣着一只可爱熊的白发老人,正坐在自家书摊前和老客唠着嗑,84岁的他逢场就会过来摆摊,“这里每周二、周四、周六赶集,周六人最多。”当天早上7点过就开摊的他,精神抖擞,“要到下午两三点才收摊。”他坦言,“这个生意不像是人人都需要的大米白面,来日不多,我来这里主要还是混时间嘛!”

老人收藏的最早的书籍是民国时期的书,“收藏这些红色文化书籍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他回忆说,自己以前还在送仙桥、罗马假日广场、文殊院等地设过摊。有趣的是,在为记者介绍藏品时,他提到了蜀都杨子,看到一时没听明白而一脸茫然的记者,他颇为生气地斥责道,“作为四川人怎么能不知道蜀都杨子呢。”原来,蜀都杨子原名赵春阳,乃四川著名艺术家。

和这位耄耋老人一样,这里不少的卖书人都有着深厚的文化造诣,说到自家的藏品无不是眼中有光。不远处还有一位胡大爷也已年届76岁,同样是逢场就会来摆摊的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住在通锦桥的,都是赶公共汽车过来。”这么多的书籍每次都要搬来搬去吗?有趣的是,佛系的老人仅仅是用一张塑料布遮住摊位上的物品就算是收摊了,“这里都是熟人,放心得很。”

记者观察发现除了老人,这里也不乏一些青年在设摊卖书。有趣的是,当天,一位三十来岁模样的男子放着自家摊位不管,反而来到其他摊位挑选书籍,“我做这行才一年多,都是挑自己喜欢的书嘛,自己看了再拿来卖。”

耄耋老人凌晨开摊 成都市内也有藏龙卧虎的二手书早市

川大老书屋老板:

收藏万册书籍偏爱植物类

2003年就开始在成都书店卖书的邝俊,一个多月前也开始来到这里摆摊,“十多岁开始就喜欢书了。”56岁的他透露,自己最早是在九眼桥附近卖教材,“后来就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开了书店,老校长还为书店提名’川大贶隽书屋’。”

可惜当年风光一时的书屋,如今已不复存在,“后来车子就不能开进学校了,外面的人进去买书也不容易,而望江校区很多都是研究生、博士生,还是没有大一、大二的学生购书能力强啊。”邝俊有些遗憾地表示,“如今实体书店不好做了,我现在离开川大三年多了,不过校长提名的店招还在。”

如今,邝俊在孔夫子旧书网开设了网上书店,“生意也不是很好,现在卖书都是钓鱼生意了。”他坦言,自己收藏了有上万册书籍,“报刊、文、史、哲、心理学、医学养生、外语及对外汉语等书籍都有,找个库房放书一个月都要一千多块钱。”邝俊苦笑着说,“入不敷出啊!”

目前,邝俊也是逢场才会在这里摆摊,“这里一个摊位一个月60元,我这里两个一个月就120元,很便宜,一个月能卖12天。”

即便如此,邝俊仍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我特别偏好于植物类标本、手稿等的收藏。”他透露,自己收藏有植物学家胡先骕、方文培等的手稿,正在和中科院华南植物标本馆联系,“希望他们能收藏我的藏品,希望有朝一日能办一个植物学的展览。”

28年经验的书商:

曾花费上万元购买红色文献

除了摊点,在这里还有一些铺面,其中有一家专门售卖二手红色书籍的,49岁的老板吕洪,21岁就开始做二手书生意了,“刚开始是为了生活嘛,摆地摊卖书,能赚钱还很自由。”他回忆说,刚开始什么书都收,“后来就专注于收集各种红色书籍。”

这些年,吕洪走遍全国各种书籍交流会,收书也卖书,“慢慢就有了一种情结,只要喜欢的书再贵也要买。”他笑言,自己曾经还花过一万多元购买一本书籍,“是一本红色文献,后来又以一万多元的价格卖给朋友了。”

“我目前主要是联系一些建博物馆的机构,”吕洪告诉记者,自己刚从西安回来,“在那边联系一个建博物馆的机构,这些机构需要比如一个党史的系列,我们就可以打包卖给他们。”他透露,现在一些农家乐也会配套建馆,“我们可以提供二手书物。”

“实体店的生意确实不好做了,但我们这行也算是收藏,实体店有存在的必要,毕竟网络的伪品还是存在的。”吕洪告诉记者,他也开了网店,“但主要还是在网络上购买书籍,卖得很少。”

市场缘起

未来打造成长期存在的古旧书市

文殊坊二手市场拆迁的时候,吕洪和同行朋友们就开始到处找场地,“后来找到这里,当时这里都是空起的,招商很难,价格便宜,我这个33平方米的铺面,加物管费,一个月1700多元。”最令吕洪满意的是,在这里不会担心拆迁问题,“这里是三个股东买断的,我们打造一个市场也不容易,需要时间来培养,不用担心拆迁,所以大家都很满意,一次就签了8年。”他透露,自己牵头和朋友们一起搬了过来,“现在人气还不错,周六人就特多。”

在吕洪看来,四川是个文化大省也是收藏大省,“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一个长期存在的二手市场,我也是从摆地摊过来的,知道培养一个市场不容易,很多地方都是生意刚有点起色了,结果又面临拆迁,所以未来希望这个市场能一直存在。”他告诉记者,未来这里将计划打造成一个古旧书市,“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古旧物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买家写真

网络标价几十几百不等,教授书市寻帮助

周二的书市生意是不如周六的,不过当天仍然不少书客前来淘书。一位82岁的老人当天就在书市逛了好几圈,“我来找一本名为《中国陶瓷史》的书,文物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这位凌大爷告诉记者,他是电子科大的一位教授,“我现在在编撰一部关于集邮的书籍,需要运用到这本书里面的知识。”

有趣的是,凌大爷在网络上也找过这本书,“但是价格很乱,有的标好几百元,最便宜的只卖36元,实在不知道该买哪本。”到二手书市寻求帮助的他找到了吕洪。“旧书的标价确实有些乱,有的人只是随便标的价,所以就需要仔细辨别,这些几百元的就不用看了,一百元左右的可以考虑。”最终吕洪欣然应允帮助凌大爷在网络上购买这本书。

天府早报记者 冯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