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倪文东教授访碑游学(14)

 白鹭吟 2019-03-13

汉中博物馆——《石门铭》

倪文东教授访碑——汉中博物馆《石门铭》

汉中石门摩崖遗址——大坝修葺期

冯岁平馆长介绍《汉魏石门十三品》

《石门铭》碑帖拓片选页

飞逸奇浑的《石门铭》

    《石门铭》,北魏摩崖石刻。又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正月刻。王远撰文并书,武阿仁凿刻。刻石原在陕西汉中石门东壁之南,现移至汉中博物馆。高250厘米,宽300厘米。楷书,28行,行22字。内容记述北魏正始四年到永平二年间,褒斜道改道和复通石门的经过,并表彰请求改道的汉、梁二州刺史羊祉和领工匠贾三德的功勋。书作者王远,生卒年未详,山西太原人。随军驻守汉中,为军中书法家。虽地位不显,但书法却颇具个性,可谓当时民间书法的大手笔。

    北魏摩崖《石门铭》为汉中石门汉魏十三品中之精品,它上承汉代《石门颂》之遗韵,熔篆、隶、楷为一炉,用笔方圆兼备,沉着痛快。其奇特处在于正则端严,斜则奇崛,奇正相生。笔含篆隶,作真如草;疏处不密,密处不犯。跌宕飘逸,率真自然。学书者不学《石门铭》不知奇字的真正内涵。只看拓本,不亲自赴汉中观碑,不知《石门铭》之奇所在。手抚《石门铭》,看见在一高低不平,粗率简陋的巨石上,竟写刻有如此精妙绝伦之书法,若不是亲眼所见,真令人难以相信。康有为以《石门铭》为“神品”,评其“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认为是“体态飞逸”,不食人间烟火的“书中仙品”。康氏极推崇《石门铭》,一个“逸”字,道出了其风神特点。

    《石门铭》可谓北魏书法中之大手笔,用笔结字,别具一格。方圆笔并用,结字上紧下松,中宫紧收,笔势开张,放浪不羁,有一种一泻千里之势,加之千年风蚀作用,又形成了一种若隐若现、月白风清的天然之美。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的行书便得力于北魏摩崖《石门铭》,有诗云:“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

附:汉中博物馆《宋代山河堰落成记》刻石照片

弘扬传统文化  传播书法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