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倪文东教授访碑游学(17)

 白鹭吟 2019-03-13

陕西蒲城博物馆——《苏孝慈墓志》等

倪文东教授访碑——陕西蒲城博物馆《苏孝慈墓志》

蒲城博物馆藏《隋苏孝慈墓志》

《隋苏孝慈墓志》原石照片(局部)

端正妍美的《苏孝慈墓志》

    《苏孝慈墓志》,隋代墓志。又称《苏慈墓志》,全称为《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隋仁寿三年(603年)三月刻。此志为正方形,高宽均为83.2厘米。楷书,37行,行37字。此墓志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土于陕西蒲城。出土不久,知县张荣升于第31行“文曰”之下刻跋2行,后被人铲去。志石保留完好,锋棱毕现,犹如新刻,现存陕西蒲城县文化馆。

    《苏孝慈墓志》与隋代另一墓志《董美人墓志》不仅是隋代的楷书精品,而且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隋唐墓志精品。《苏孝慈墓志》取法于魏碑楷法,用笔方起方收,以方笔为主,精神外耀。结构极为端严方正,堪为楷模和典范。章法疏朗而优美,神采飞动。《苏孝慈墓志》以其用笔的方劲犀利,结字的严谨端方,布局的疏朗妍润而成为隋代楷书的典型代表,其端正妍美的书风无疑成为隋代楷书的主导风貌。《苏孝慈墓志》的笔法、笔势、结字及韵味等和欧阳询的楷书,如《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是何等的相似,可以看出这位书写《苏孝慈墓志》的无名氏书法造诣是相当高的,他和欧阳询一样都刻意临习过魏碑,从北魏墓志中吸取了大量养分,共同为隋乃至唐代楷书立了典范,成为后人习楷入门的最佳范本。无怪乎康有为评曰:“端整妍美,足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

    《苏孝慈墓志》集北碑之大成,以险峻取胜,字形修长,刚柔相济,气势开张,险中求夷。欧阳询为隋朝老臣,至唐代书名更显,是他把《苏孝慈墓志》所表现的“险劲”进一步深化,形成了“险绝劲健”的欧体楷书。

隋《苏孝慈墓志》拓片局部

附:蒲城文庙

王渊

蒲城文庙又称“孔庙”“学宫”,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坐北朝南,结构对称,蒲城县博物馆位于其内。蒲城文庙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历史悠久,庙内从南向北分为三个院落,井然有序。其中,第二院落的东西廊房展出大量石雕、经幢、墓志等古迹,最受青睐的当属舁嵌在西侧“雕刻艺术室”墙上的《苏孝慈墓志》。

《苏孝慈墓志》,又称《苏慈墓志》《苏使君墓志》,刻于隋仁寿三年(603),清光绪十四年(1888)夏出土于陕西蒲城县崇德里(今属苏坊镇),志石为正方形,边长83厘米,37行,每行37字,共计1296字,有界格。墓志出土后,由当时知县张荣升在第31行的“文曰”之下加刻跋文两行,此后跋文又被人凿去,可以清晰见到凿痕。此志由于出土较晚,字迹清晰,无一损字,为世人所重,其书法方整秀丽、结字谨严、气骨峻峭,风格与欧体相近,是隋代楷书代表之作,下启唐代欧阳询一脉楷法。

毛枝凤《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称其:“楷法精健绝伦,实为佳刻,盖隋人楷法,集魏、齐之大成,开欧、虞之先路,其沉着痛快处,有唐人所不能到者。”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以其端整妍美,足为甘露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

《苏孝慈墓志》东北方向是蒲城碑林所在地。碑林现存历代碑石百余通,规模宏大,其中不乏精品,例如《高力士神道碑》,该碑立于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碑额篆题“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为李阳冰所篆,劲利豪爽,正文为张少悌行书,记述了“千古贤宦”高力士的身世及经历。门内东西两面墙壁嵌有“忠、廉、孝、节”四大字,字高190厘米,宽140厘米,由八块青石精刻而成,系明代关中著名书法家王进德所书,气势恢宏,大气磅礴。


弘扬传统文化   传播书法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