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是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不灭印记的创造社代表作家,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拓荒者、重量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家郁达夫的手稿存世相当稀少。2017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珍藏本),是郁达夫完整手稿的首次出版面世。当郁达夫手稿成为一本书,不仅填补了郁达夫手稿出版的空白,也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了一份珍贵材料。 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保存的始末 ∨ 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的时代背景是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后至“一·二八事变”,以女学生郑秀岳的成长经历和情感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她与另外两名青年女性的不同人生道路以及她的悲惨结局。过去出版的郁达夫手稿,主要是他的诗稿,还有一点书信。像《她是一个弱女子》这么完整的一部小说手稿得以保存下来面世,是很珍贵的。此次手稿本的出版具有零的突破意义。 与鲁迅、胡适、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重要作家手稿不断印行相比,郁达夫手稿的保存现状确实不理想。目前保存较多的是他的诗稿和一些书法条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的古董店还有一些郁达夫的条幅在卖,既是他的旧体诗作品也是书法作品。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诗稿现在也很珍贵了。除此之外,郁达夫小说散文的手稿保留下来的很少。目前郁达夫的不少手稿保存在他后人手里。这些手稿最早是郁达夫长子郁天民先生保存的。 手稿上清晰可见郁达夫修改的痕迹 手稿提供一个了解作家写作过程的重要门径。我们可以通过手稿来分析作家是怎么修改自己的作品,从而进一步分析作家的创作心理。《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本从头至尾,几乎每一页都有修改,大部分用黑笔,偶尔用红笔的修改,或涂改,或删弃,或增补,包括大段的增补。有时一页修改有九、十处之多,还有一些页有不止一次修改的笔迹。郁达夫创作这部中篇小说的认真细致、反复斟酌,由此可见一斑。品读手稿,我们可以揣摩郁达夫怎样谋篇布局,怎样遣词造句,怎样交代时代背景,怎样描写风土人情,怎样设计人物对话,怎样塑造主人公形象,一言以蔽之,可以窥见郁达夫是怎么修改小说的。 追求爱情至上,却一生情路坎坷 ∨ 1927年,新年伊始,郁达夫在拜访自己的老朋友孙百刚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王映霞。彼时,王映霞才19岁,正是一个女孩最懵懂美妙的年纪。那天她穿了一件织锦旗袍,曼妙柔软的曲线尽显,加上一双明眸如水的大眼睛,楚楚动人。郁达夫对王映霞说:“我觉得从前在什么地方见过王小姐,好生眼熟。”原来,王映霞曾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院,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 随即两人慢慢攀谈了起来,王映霞得知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郁达夫,不由地心生崇拜。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王映霞便从老师的口中得知了鲁迅,郭沫若,以及郁达夫等人,没想到,他竟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此后,郁达夫便经常找各种理由去孙百刚家,并邀约王映霞出去玩。但是,外人都是不看好这段感情的,在朋友的全力阻拦下,王映霞只好回了杭州老家。 郁达夫与王映霞在西湖合影 心急火燎的郁达夫,辗转找到她的地址,便开始天天给她发快信,甚至一天数封。文字犹如滚烫的山芋,既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也打动了王映霞的心。1928年,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汇聚了各方名流,明星参加,热闹轰动一时,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但爱情却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美好。年龄的差异,思想的距离,性格的冲突,当爱情的炽热冷却时,他们互相纠缠,互相伤害,分分合合,终于落得劳燕分飞的结局。 郁达夫结过三次婚,一生追求爱情至上,至情至真,却一生没法为任何一个女人负责。 一生游走在差评和好评之间 ∨ 1913年,郁曼陀奉命去日本考察日本司法制度,郁达夫在长兄的要求下去日本求学。1914年,郁曼陀归国。自此,郁达夫便一个人开始了在日本近十年的求学之旅,一直到1922年归国。可以说,郁达夫整个青年时期都是在日本度过,那时的中国人,在日本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郁达夫白话小说《沉沦》封面 《沉沦》是郁达夫的早期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沉沦》一经问世,惊煞众人,第一个站出来肯定郁达夫的,便是周作人。毕竟周作人与郁达夫一样,有着同样的日本留学经历,对于这类文风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于是在其他作家还在震惊与谴责时,便早早的肯定了郁达夫的文采。 郁达夫和鲁迅的合影 除了作品,生活中,郁达夫也被称为是中国文化线上的爱国战士。他身上,最闪亮的标签除了作家,诗人,还有爱国。那句我们熟悉的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鲁迅在做客郁达夫家后,第二天在一幅素绢上写给郁达夫的字。 鲁迅赠给郁达夫的真迹 郁达夫为抗战做过很大贡献,他曾冒着战火,到前线写战地通讯和战地评论。他曾在国外以假装当日军翻译,以冒充普通人开酒厂之便,暗中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难友,其中就有企业家教育家陈嘉庚。 一如著名剧作家夏衍说,郁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爱国,作家,女人,这是贯穿郁达夫一生的主线。他个性非常鲜明,细节不检大节无亏。一生游离在好评和差评之间。 ![]() 郁达夫的儿子郁飞这样评价:“我的父亲是一位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很爱国,对朋友也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至于家庭与生活都搞得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名文人,不要美化他,也不要把他丑化。”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文学一中国现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