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标本看康熙瓷器底足以及胎质特征,十分钟学会鉴定康熙瓷器

 濠梁知乐 2019-03-13

从康熙开始,瓷器的制作水准飞速提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要体现在瓷胎的白度、致密度有了大幅提升,民间一般称康熙瓷器为“糯米胎”。我们通过一些图片来逐步了解康熙的瓷器特点。

下图是一个瓶子的底足,我们可以看到底足边缘先是斜削一周,顶部再切平,内部再旋切一周。 中心附近有一圈圈自然的同心圆,这是旋转修足时留下的痕迹。 这种修足方式是康熙瓶类器物所常见的,甚至有些4-5厘米高的小瓶底部也能看到同心圆修足痕迹。

瓶子底足

下图大概率为 康熙花觚的底足, 修足规范,看起来干净利落,露胎处和青釉交界处可见淡淡的火石红。 和瓶类的区别是,这类器物底足中心一般是向内微微凹陷的。

花觚底足

下图为康熙罐类常见的“二层台”圈足,因为看上去像二层台阶,故得名。 内部施釉,侧光看釉面并不十分平整。 最上层台阶也是切得非常平,薄厚也均匀。

康熙的釉面非常亮,所以也被称为“紧皮亮釉”

下图能看出康熙的瓷胎是很光润的,圈足由于经过烧制,个别处微微泛黄。

胎很白

除了底部切的很平的圈足,还有下面这种凸起为圆形的“泥鳅背”圈足,这也是十分常见的康熙底足类型。 “泥鳅背”的宽度厚度很合适,能够很好的承重,又能把器物托起一个小高度,使得器物看上去不单调,增加美观度。

下面这个罐子的圈足做的就很下功夫,外侧“断釉刀”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之感,这和当时工匠的娴熟技术是分不开的。

下面这件器物的圈足左上方有些失圆,这可能是烧制时热胀冷缩造成。总体来看

,胎质、老化度、釉面颜色、青花发色都是标准康熙特征,故此件器物真品无疑。

瓷胎中有时会留存有气体,上釉烧制时,气体突破釉面而出,形成这种“棕眼”。

棕眼的自然度也可在鉴别工作中起到辅助作用。

棕眼

下图侧着光可见一种类似湖面的 水光感,这种也是正常的康熙底足釉面效果。

釉面光感

最后这张图可见在圈足四周有釉的剥落,这种剥落是当时工艺的局限,在笔筒、炉类、瓶类的口沿处经常见到,可作为鉴定特征使用。 近几年已经出现仿做的剥釉,藏友们还需要多看老货积累经验、悟出感觉。相信区分康熙瓷器真赝也不是多难的一件事。

剥釉现象

最后祝各位头条藏友收藏之路一帆风顺,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受累帮我点赞转发,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