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树史话 | 几千年来,世界上可能没有比中国更爱种树的国家

 昵称62740387 2019-03-13

今年年初,NASA发布了一组卫星光谱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25%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NASA的研究人员对这个结果用了“惊讶”一词,不过,或许连我们自己都有所不知,世界上鲜有一个比中国更热爱植树的国家。免费代发

早在周代,政府就动员民众植树,不但设有“林衡”“山虞”等官职,专门负责种植、护林等事务;还有“不种者,无椁”的规定(《周礼·地官》),也就是不参与植树的人,死后连棺材都不能用。这实在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植树令。

▲ 孟子

战国时期,孟子曾对梁惠王这样表述他的施政纲领——在山林狩猎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在农业耕作区,“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这位亚圣认为,在农事领域,要想获取林木的价值(生火取暖与纺织衣物),就必须对林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 秦驰道分布图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以黄土夯实,并在路两旁种上成排的树。汉代贾山《至言》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于青松。”这可算是中国最早的高速路与行道树,也是将种树从农事活动中分离出来,赋予其计算历程和美化景观的交通价值。

▲ 秦驰道遗址,路两旁的行道树早已不见踪影

秦始皇身后几百年,出了一位同样喜好“超级工程”的隋炀帝,隋朝的陆路交通已十分发达,但隋炀帝不满足,开凿了前无古人的大运河,纵贯神州南北,并在长达数千里的河堤两岸种植柳树,可说是水路的行道树了。据说世人还因此把这种垂柳叫作“杨柳”(杨广种植的柳树)。

▲ 如今的大运河畔仍是“杨柳依依”

在隋唐盛世,先贤孟子理想的施政纲领得到了发展,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有四句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可见在唐代,种植大片林木俨然是很多农村的标志性景观,也源源不断为农民创造着经济价值。

不论是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还是作为行道树的交通价值,都脱不开实用二字。不过,还有一部分文化精英,将植树的美学价值又分离了出来。

▲ 树盆景

花匠们将树木移入盆中,称作“盆景”,供人在庭院之中观赏;工匠们运用框景、障景的技艺,将草木置于院落,造出人工的“园林”;画家们将树木入画,用水墨笔触表达它们的形神;更甚者有饱学之士还为草木划分品性,苏轼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譬喻竹的高雅。

▲ 框景法——我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景法之一

这些文人雅士所植之树,已然植于中国绵延千年的文化中。

近代以降,中国受到西方文明和工业革命的影响,植树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生态价值。在工业社会,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远超农业社会的总和,甚至还威胁到了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树木维系生态、保护环境的价值就凸显出来,植树节也应运而生。

▲ 现行植树节标志

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民国林学家希望仿照美国设立植树节的做法,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这便是中国最早的植树节。

▲ 孙中山

1928年3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宣布将这一天设置为新的植树节,并沿用至今。其实古人早有为亲人坟冢植树的传统,孙中山逝世这天全民为其植树纪念,“国父”之名受之无愧。

▲ 航拍中山陵旁的美龄宫,当年纪念性质的植树让如今的美龄宫郁郁葱葱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之间打破了平衡,走了些弯路,也不幸造成了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1979年,国家将植树重新提上议程,发起了当代的超级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计划用70年的时间,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开展大规模的人工林种植计划,它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喀喇昆仑山一线,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最宽1460公里,这条林带被称为“中国的绿色长城”。

▲ “三北”防护林工程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除了国家层面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在民间也兴起了“植树热”,这其中佼佼者要数支付宝发起的“蚂蚁森林”。截止2018年5月,这一计划的参与者已经多达3.5亿人,种植和维护真树5552万棵——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植树真正变成了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

▲ 蚂蚁森林,让种树互联网化

▲ 蚂蚁森林承包的沙化土地,几年过后,这里就能多一片绿色

两千多年前《管子》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而今中国人的“树木之计”早就不止十年了,百年、千年、万年……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植树进行到底,咱可是有个叫愚公的老祖宗啊。

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文 / 俎燚楠 编 / 任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