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吕静贤 2019-03-13

文丨吕静贤

你所谓的爱,其实只是你的控制欲。

一、什么样的父母,会教出没出息的孩子?

在我看来,教出没出息孩子的父母,主要有这几类:

对孩子没有好脸色的父母

没出息的孩子的身边,都会有一个没有好脸色的父母。

这些从小到大,极少给孩子好脸色的父母,从一开始他们就输了,而且输得非常彻底。因为一开始就不能给孩子好脸色,也注定将来很难会给孩子好脸色,也更加没有理由给孩子好脸色。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父母。从小对孩子不是指责就是训斥,从没有过好脸色。孩子长大后,对孩子更是脸色越来越难看。怒孩子无为,怨孩子不孝。最大的孩子已差不多五十了,可依然还把他当小孩子,对其动不动喝斥与指责。搞得也已为人父母的孩子们,在他面前都不敢出声,甚至不敢回这个家。

想想看,这样在自己至亲父母眼里都窝囊,都没底气面对的孩子,自己的人生又能有多少起色?

在父母面前唯唯喏喏、没有自己主意、不敢展开手脚的孩子,在这社会上又能有何担当、何作为?

这样教出的孩子,又怎会有出息呢?

所以不要抱怨孩子没出息,是你的脸色、对他的态度,注定了他一生都不会有出息。

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刚腹自用的父母

每个没出息的孩子身后,不是有一个溺爱他的父母,就是有一个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刚腹自用的父母。

他们喜欢控制孩子、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看不起孩子,认为孩子什么也做不好。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最典型的就是认为孩子做什么都做不好、做不成功。

于是孩子被他们从小到大剥去了尝试、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成长权利。

说到底,这样的父母实质上是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小时候当宠物养,长大了当奴才养”说的就是这种父母。

他们不能容忍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他们把孩子的有主见视为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和不敬能,拼命打压和阻止。

所以这样的父母,又如何培养出有主见、敢担当、有出息的孩子?!

身边有这样父母的孩子,又如何能自由地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求知与探索?

于是没出息的孩子就这样诞生。

他们的父母,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没出息的孩子的父母。

而还有一种,就是常见的宠溺孩子的父母了。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而这些没出息孩子的父母,不管是宠溺孩子,还是控制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孩子的一切都大包大揽。

二、你的孩子,实际上是你控制欲望下的牺牲品。

畅销书《小狗钱钱》的作者博多·舍费尔,在他的另一本著作《财务自由之路》中指出: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更好,更能自主自己的人生,那就必须拓宽自己的可控领域。

可控领域越大,也就意味着你越能把握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可能性越大。

怎么才能更好地增强自己对人生的把控能力呢?对此,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1.离开你的舒适环境;

2.将困难当作成长的机会;

3.提出正确的问题;

4.扩大你的个人范畴。

“离开你的舒适环境”:一个人只有离开了熟悉而适应的舒适环境,才有可能在挑战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即第二个的“把困难当作成长的机会”:

“提出正确的问题”,指的是看问题要选择好角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而“扩大你的个人范畴”,则是前三个的总合,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一个人能适应、把握的范畴才能不断地扩大,才能面对一切困难和问题越来越游刃有余。

这是一个人想生活好,能增强自己生存、处世能力的有效途径,甚至是必经途径。

而纵观教出没出息、无为的孩子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你会发现,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模式与理念,却恰恰与之相反,甚至背道而弛。

以“我为你好”为理由,安排孩子留在自己所认为的舒适环境里,不允许孩子有任何所谓叛逆的想法,更不要说行动了;从小到大,都要求孩子必须完全听自己的,不给孩子做选择、做决定的机会。

这样一味地待在父母所设的舒适圈里,没有任何尝试和实践机会的孩子,又能有如何出息呢?又能具备什么能力呢?

至多,以“离经叛逆”、“玩世不恭”来作为自己反抗父母、极力挣脱父母管制的唯一选择。

可谓两败惧伤。

其实,正如韦恩·戴尔博士在他的书里《如何成为跨越极限之人》所提的那样:

给你责任的人同时也给你了权力。

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的全权控制,实际上是内心深处不想把做决定、做选择的权力给孩子。所以他们宁愿以孩子一辈子没出息为代价,来换来对孩子的永远掌控。

就如前面讲的那个对孩子不是喝斥和指责的父亲,跟孩子住在一起,大到孩子的婚姻,小到吃饭的筷子,他都要管。甚至有一次儿子没经他同意,买了新筷子,他都大发雷霆、大动肝火,指着儿子来骂。

前不久,他还放出话来:“等他(指年近50的儿子)放假回来,我要好好地揍他一顿。太不听话了!”旁边人劝道:“孩子都那么大了,他们自己的事让他们自己作主吧!”“不行!一天做我的孩子,就必须一天听我的话。不听我的话,多大年龄都得打!”

――这,其实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的意愿,绑架孩子的一生。

而一个连自己的生活大、小方面都无权处理、选择、做决定,从小到大从末做过任何尝试与探索的人,不要说能做成什么事,就是连自己的生活离开了父母都不一定能搞得好。

这样的孩子还能有什么出息?!

三、只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你才有可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对于那些一味责骂自己孩子没出息的父母,我想给他们提这几点要求,尤其是那些直到现在一提起孩子就不住直摇头叹息的父母。

首先,你要知道,甚至承认,孩子没出息的根源是你,而不是孩子。

这点,一定非常难,甚至不可能。

因为:

没有人愿意承认不好的后果是自己造成的,这是最基本的人性。这是其一;

其二,权威、强制型的父母,往往具有很强的自恋。

他们或者真的持才傲物,或者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总之在他们眼里,他们有什么不知道,有什么做不好的呢?即使做不好,那也是对方的原因,就如教育孩子。

但是,教育路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你的孩子之所以没教好,只有一种原因:你用错了方法。

所以,不要固步自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否则害自己是轻,耽误孩子一辈子是重。

就如前面《财务自由之路》作者所建议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一个人,只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才有可能增强自己把控事物的能力,才能如己所愿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教育孩子也一样。对于喜欢控制、指挥、要求孩子听自己安排的家长来说,要求孩子一切都听从自己的,就是他们的舒适区。

如果他们想要改善,甚至改变自己的教育质量,那就必须首先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承认自己控制孩子凡事一定要听自己的,是错误的。

只有走出这一步,子女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突破。否则,只能是一直损人不利己、徒劳地叹息下去了。

其次,如《财务自由之路》作者所提的建议那样,将困难当作挑战的机会。

因为跳出舒适区,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如果想要成长,就必须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直面这些困难,将其当作挑战的机会。

当你在不断地克服它们时,你就真的在成长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

对于强势、权威型父母来说,让自己不过多干涉子女,这真的很难。但一旦他克服自己的控制欲,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子女教育时,他势必有一天会品尝到子女真正成长的甘露。而这时,比起子女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自己的私欲已无足轻重。

最后,要多学习。

怎样才是面对自己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关系的正确态度?而且对待自己未知的领域,是充耳不闻,还是积极面对?

这时最好先问自己:我真的如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博学、无所不知吗?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自己不知的东西其实非常多。

如果实在找不出自己有什么不懂的东西,那么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里有什么自己觉得做的不好、让你头痛的事――那些事其实就是你能力上的软肋。

就比如说孩子不好教,教出的孩子没出息等等。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说:

“当面临要么改变想法,要么证明无需这么做的选择时,绝大多数人都会忙于寻找证据。”

许多教出没出息孩子的父母,就是这“绝大多数人”的典型代表。因为他们总是把指责的矛头对准孩子,认为是孩子本身没出息。但殊不知,造成孩子没出息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自己、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

被誉为“当今最伟大的投资思想家”,既是巴菲特的导师,又是其人生合伙人的查理.芒格,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说道:

“如果说伯克希尔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那主要是因为沃伦和我非常善于破坏我们自己最爱的观念。哪年你没有破坏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年就白过了。”

他把人们的观念和方法比喻为“工具”。

“如果有了更好的工具(观念或方法),那还有什么比用它来取代你较为没用的旧工具更好的呢?沃伦和我常常这么做,但大多数人会像加尔布雷思说的那样,永远不舍得他们那些较为没用的旧工具。”

一个人之所以优秀,取得他人不能及的成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一颗谦虚、善于低头、不断学习、汲取的心。就如巴菲特,就如查理.芒格。

而人生,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因为不断地学习、成长、探索和发现,所以人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过更好的生活。

反之,那些不愿成长和学习,又阻止和剥夺自己下一代去学习、成长、探索和发现权利的父母,不但止自己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而且也贻误自己的孩子。

真是毁了自己又毁下一代啊!

不要用自己的短视和无知,生生剥夺了孩子的成长力,而最后却把这一切后果都归罪到受害者孩子身上。

但,那些教出自己口中的没出息的孩子的父母,又有多少愿意从自己狭隘的世界里走出来呢?他们所谓的无所不知、凡事正确,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所以,当你的孩子没出息时,先问问自己:我,到底能改变多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