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恩君:让青春点亮非遗之光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3-13

窦永堂/文

岚山渔民号子、黄墩皮影戏、五莲剪纸、周姑戏、传统小船制造技艺、日照黑陶……在日照这片土地上,如珍珠般镶嵌着这些或有形可观、或有迹可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自己成绩时时有些不好意思的崔恩君,提及日照闪光的非遗成果却如数家珍,一串数字却脱口而出。

“要学会用眼睛捕捉非遗之美,用大脑凝思藏品背后的故事,用心灵打开畅想的翅膀”,崔恩君常对人这样说。

崔恩君:让青春点亮非遗之光

注入感情:为日照留下民间传统文化记忆

入道之初的崔恩君,首次遭遇的是一次看似惊险实则通过正常的考试。

2013年,自一镇党委考入日照市文化馆的崔恩君,开始接触非遗申报材料,一头扎进业务里。足月之后,科长让崔恩君准备参加一个特色文化乡镇的评比,兴冲冲的小崔却突然遭遇科长提问: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项目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全市非遗的概况与工作职责。

让人满意的回答背后,是一个月的突击储备。

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读了四年,对非遗文字材料自信满满的小崔,在此后的日子里,还是频频遭遇紧张:传承人文化程度一般不高,相关文字资料都依赖他一人修改,整理和申报的材料特多,一要就是个急的,有时一天突击数个,眼睛时常红肿,有时连续几个夜晚都难睡个囫囵觉的小崔,和人说话时有时木木地傻笑。

2015年底,为申报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区县级、市级,再到上推省级的多达五六十项,原始材料多达五六十万字,梳理、规范、填报,每一项都不少于上千字。一个机构办的事,堆在一人肩上。

崔恩君先后参与编纂了《遗韵采撷》《日照非遗概览》等系列书籍,一一梳理非遗名录体系,挑灯夜战更是常态。

更多的时间,崔恩君顾不上在办公室伏案。

为到了解到精准扶贫一手材料,崔恩君常常骑上摩托车一溜烟下乡,走村串户赶大集,眼睛和耳朵的捕捉功能异常灵敏;

第三、第四届非遗博览会上,通宵布展后,再给每项目一一拍照;

非遗体验季里,既当组织者、解说员,还做搬运工,来回往楼上搬黑陶拉坯机、扛道具;

2016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家传承项目参展中国第四届非遗博览会,日照的13个摊位分布二、三楼。午餐是盒饭,排队的人多得拐了弯,每次都是他去排队,为大家省出一个多小时,还照顾了腿脚不便的老年传承人。

在同事眼里,崔恩君深爱着非遗,有时到了痴迷的地步。文化馆的安芳是崔恩君的同事,聊起小崔来很感慨:“现在很多人浮躁,沉下心做事的不多,他却始终认真负责。”

崔恩君另一位同事给笔者发来这么一段:“崔哥对非遗保护一直保持着热情,经常见他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核实和修改非遗保护文件,一遍遍地翻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辑》。”

保护、传承非遗项目,有时不得不面对一些棘手的事,有的“项目”与真实性、整体性、传承性相悖,有的不符合政策和规定,这都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东港区有位80多岁的老人,有造老帆船的手艺,一心想造一艘长达百米的老帆船,还一遍遍地找崔恩君成全。

事关重大。热情接待的小崔,两次跑到有着老帆船缩微工艺传统的东港区涛雒镇和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了解有关老帆船制造的工艺,还到一位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家里请教。最终了解到,目前的老帆船工艺品大多缩微,长度一般在80至120公分,最长的也不过3米左右,巨型的老帆船工艺很难掌控,成本核算惊人,就是制作成功,不用说难以为这艘体量巨大的老帆船找到新家,就连找个遮风挡雨的场所都难。

了解到这些的小崔,到这位80多的老人家里面对面交流,老人愉快地接受了让其多在微型木船制造上献艺的建议。

崔恩君:让青春点亮非遗之光

趟出新路:让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点

近年来,崔恩君组织并参与指导全市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系列保护传承活动300余场次,累积参与人数5万余人次。

其中,组织开展的“共植非遗树”——“正在传承”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被省文化厅评为“2017—2018年度山东省冬春文化惠民品牌活动”。

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学生感受非遗文化魅力,是崔恩君时时刻刻的念想。

每一次活动,都一种情境创设,让体验者置身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于红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莒县过门笺传承人,还是一名高中美术老师,在崔恩君助推下,于红的过门笺技艺走进校本课程。崔恩君和于红还一道到其他学校,鼓动开设这一公益性课堂,收了一百五十个左右的徒弟,其中有十来个孩子的技艺已到了常常获奖的水准。

为促使非遗保护传承常态化,助推更多的“非遗之树”在学校里“开花结果”,崔恩君一直坚守着这块阵地。

少先队员们来了,雏鹰假日小分队来了……日照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在崔恩君的努力下,打造成了“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之旅的温情驿站。

选择最佳切口,牵系情结纽带,变换体验角度,挖掘内在意蕴,激起强烈的探究欲……崔恩君总结了诸多引发学生对非遗全面融入情感的方式方法。

长约几十公分的“高兴线狮”,位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操作难度很大。为让少先队员们体验其中妙趣,崔恩君有空就练习手指上的操作功。一边表演,崔恩君还结合福建霍童线狮讲解二者制作与表演的差异,辅之以幽默打趣的生动解说,引得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

高跷表演能否成功,前期的绑扎技艺非常关键。绳子细大了勒腿,粗大了发松,手指粗细最好。绑扎的要领是,先在脚面上绑两圈,绑紧,再往小腿中间绑一圈,剩下的余绳全部绑在膝盖下。如今,他绑扎的高跷紧密严实,却又不勒腿脚,老师傅都忍不住夸他。

岚山渔民号子、黄墩皮影戏、五莲剪纸、周姑戏、传统小船制造技艺、日照黑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少先队员们打开了一扇传统文化艺术之门。

崔恩君:让青春点亮非遗之光

与时间赛跑:用心做好每一次挖掘、保护与传承

“挖掘、整理、保护、推广和抢救,都让人着急,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我只觉得时间不够用。” 采访中,崔恩君不时这么感慨。

最不忍面对的是有的非遗项目面临人亡艺绝的困境:“要是早去半个月就好了,头半个月,那位上一辈的非遗项目传承人还在,还可以多留点视频和文字资料。”述及一次抢救非遗项目的经历,崔恩君眼里闪着泪光,“不幸中的万幸,老人怀揣技艺的后人还在。”

一次下乡寻访,崔恩君了解到,东港区后村镇石桥村的一位老人曾说过这样的话:眼下表演的舞狮,特别是狮子头的做法,和自己儿时看到的有很大不同。听到这一消息,崔恩君当即赶到石桥村。经不住他的热心撺掇,老人在弟兄几个的帮助下,依照儿时印记复活了一头名之为“大虎”的狮子。

北方的狮子大多像狮又像虎,所谓“南狮北虎”正言此事,但这头复活的狮子除了具有这一特征上,还有些麒麟的情态,煞是引人注目。

崔恩君:让青春点亮非遗之光

2017年5月23日上午,石桥村为“大虎”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送别”仪式,带上摄像机、照相机的崔恩君早早赶到石桥村。

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大虎”出门楼,穿小巷,再到村委大院,几百米的距离都是一路舞将过去。崔恩君的镜头里,几位舞狮的老人满头大汗,一招一式却都力求精准到位。

“大虎”就要告别家乡了,人群里的一位老汉再三抚摸着“大虎”,不禁流下了热泪:“支撑的是骨架,身上却有血有肉、有灵气。30多年没亲近‘大虎’了,年轻人哪尝过这个滋味啊。”

这一刻的崔恩君,周身热血沸腾:承载记忆、触碰内心柔软的传统文化,多么值得为之付出啊!

“大虎”的新家是东港文化馆展厅。崔恩君说,打那之后,每次来,他都会在展厅呆上一会,抚摸一下“大虎”那可爱的脑袋。

“选择了非遗保护这一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说这话的崔恩君,神情坚定,声音铿锵有力。

人物简介

崔恩君,男,汉族,1984年生,山东日照人。作为日照市文化馆(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非遗办公室主任,先后获得“全省农家书屋工作先进个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办工作个人贡献奖”、“全市扶贫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第八届中国少儿合唱节工作优秀个人”、“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