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上有个介绍中餐刀法的视频。虽然只是舌尖中国里的一个片段,但也被全世界网友点了130万次。 差不多是其他单集点击率的10倍了。 开局一把菜刀,从头一直到脚。 对国人来说烹调只需一把菜刀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在老外眼里那就是世界未解之谜。 视频下方的评论有对此表示震惊的。 有科普互杠的。 还有一位印度网友在线求购。 中餐是传得最广,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化之一。 外国人有多喜欢中餐?据CNN一篇报道,全美现有4万多家中餐馆,几乎是麦当劳连锁店的三倍。 英国市场调研公司Mintel在2015做过一个统计。截止统计结束前三个月,78%的英国人曾在家中吃过中餐,其中12%的人至少每周吃一次。超过了外国佳肴里的长期领跑者印度以及墨西哥。 在日本一档美食综艺节目里,前来中餐厅留学的一小哥表示“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习中华料理。因为满大街都是中餐馆,竞争激烈怕找不到工作。” 既然老外对中餐如此感兴趣,那么自然会想要一窥究竟。 话说学生不能没笔,战士不能没枪。做事前先准备好工具是社会真理。 但当大多数外国人在知道样子又骚味道又好的中餐大部分情况下只需一把菜刀时,他们只想大叫:我giao你个giaogiao! 为决大多中华料理为什么只用一把菜刀这个问题。沉迷进去的外国网友在油管上面疯狂学习。 甚有一些问道上的迷途者因为始终未修得正果而恼羞成怒。 除了开头那个展示刀工的舌尖片段,油管上还有很多点击率不低的关于中式菜刀视频。 有一个比较火的叫“看大师18秒撕鸡”。视频里一位华裔厨师似乎在和另一位外国女厨比谁切鸡快。 华裔厨师的速度确实快,但纯功利性的手法看点不大。反倒是下面的评论看得让人嘴角失调。 韩国一档韩国厨师与世界各国厨师斗厨的综艺也挺有意思。中韩对抗那几期评委嘉宾看到中方开局一把菜刀各种小视怀疑。 然而中餐大厨一动刀韩国人就开始长知识了。 擀面皮、拍辣椒、切生鱼片各种反转黑科技吓得嘉宾们认知脱皮。 后来因为评论区中韩观众吵的太凶,油管竟然把点击最高的几期给封了.. 看的人最多的是刀功炫技视频。如果说外国人看前面那些东西都是带着猎奇之心,那么进到这些画面里他们就是怀着敬畏之情。 “在中国,厨师的刀法比外科医生还利索。” “这对手的要求堪比用电锯剃胡须!” “我不相信我的中国朋友说她不会武术。她家厨房的布置和视频里相同,我一直就觉得那块像铁板一样孤零零插在菜板上的大刀有秘密。” “要是你和中国人发生争执,你最好祈祷他不是厨师。” 舌尖对中餐刀法的起源有过解读。在古代,火并不是一种唾手可得的资源。 为了最大化利用宝贵的能量,古人对食材进行相应的切割。通过增加受热面以求用最低成本最快最好的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到了现在,刀功的目的虽已和当初相异。但它的起源是基于对自然的敬畏,也是一种天道式的思维。 刀本身也不简单。很多外国人看到中式菜刀第一反应是又笨又钝,拿在手上重不知怎么用。 而事实上用过的人就会发现实际体感与预想的完全相反。厚重的刀背一开始会让人感到有些费力,但在持续输出中沉重的刀身意味着更大的动能,反倒是比用轻刀更省力。重心主要集中于刀背的设计让菜刀挥起来像鞭子,很好的规避了不灵巧的问题。 简单的设计复杂的功能,中国菜刀一路进化过来完全遵循着人类工具制造的灵魂法则。而且不少大厨用的菜刀亲民到只花20元就能买到,可谓是厨艺圈里的AK-47。 其实中餐厨子的菜板上也往往不止一把。我们常说的那种既可以切菜又可以砍人的刀在中式菜刀家族里被称作“文武刀”。既可文又可武,文体两开花,综合性能最强大,是现代家庭必备的厨具。 除了文武刀一般后厨还会配备斩骨刀、桑刀、片刀等。真往细了分,分出十多种没问题。 只不过中餐料理经过千年的迭代沉淀最后化繁为简,结合上恰当的技法最终以至万剑归一。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至简是中国文化里的一个精髓。 体现在美术里,它可以是水墨,体现文学在里,它可以是诗歌。当体现在厨房里,它就是一把菜刀。 案板上的孤傲,内里浓缩着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