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晚钟曾是古盛泽八景之一。据传当时山门揖客,浮图迎风,晨钟暮鼓,每每在清风中传扬得很远很远。老人们都说盛泽的风景是从这里看过去的。 创建于1972年的吴江工艺织造厂,就坐落在盛泽镇西这块写满了悠远传说的土地上。这是吴江最早的乡镇企业之一,1985年与上海工艺美术公司联营后,成为国内主要的抽纱、刺绣等工艺美术品生产的面料基地。昔日僧人藏经的佛堂、打坐的禅房,已经被一排排高大整齐的厂房所取代,在这里,展示的现代中国农民的创造,是经书神话里不曾描述过的。 ![]() 走进盛泽工艺织造厂漂亮的样品陈列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上百种款式的时装,有的端庄大方,有的活泼明朗,有的玲珑剔透,有的雍容华美,有的精致如工艺品,似乎看得出缝制在中间的一丝丝心血,有的简练,看似信手拈来,却蕴含了智慧的灵光。玫瑰色的婚礼服可以使那个幸福的时刻平添一段如诗如画的情绪,蓝白相并的学生装则令人深深怀念那写满纯真友情的青春岁月,红黑图案中洒落星星点点金晕的少女衫充满了跃动的活力,而中老年人的时装色泽素雅但饱含热情,格调稳重又风姿洒脱、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更叫人讶叹的是所有这些时装,从设计到打样、生产,都出自一双双曾握惯锄头镰刀的手。 所用的面料,理所当然是工艺织造厂自己的产品了。工艺织造厂有7个织造分厂,1个印染分厂,1个绣衣分厂和一个绣品分厂。一根长长的、细细的丝进厂,一件件时装、工艺品出厂,织、染、印、整理到服装生产配套成龙。 宽敞的车间里,从田野上走来的农村姑娘们,蝴蝶般蹁跹于长长的机弄间,在她们纤长的手指间,又桑蚕丝绸、人丝交织绸和化纤仿真丝绸像清清的渠水一样汩汩地流出。 化纤仿真丝绸是工艺织造厂的当家产品,是他们的骄傲。芳灵缎、绮丽缎、新艺乔其系列等仿真丝、仿麻精品曾获江苏省第二届化纤仿真丝绸精品展评金陵杯大奖。 工艺织造厂开发化纤仿真丝绸,说起来还有点儿戏剧性。 仿真丝绸价格便宜,而其性能几近于真丝绸,色彩的鲜明更胜过真丝产品,国际上早已风行,可是,1985年工艺织造厂和苏州丝绸研究所合作开发了几只伤真丝新产品,却被客户冷落在一旁,无人问津。 随着真丝价格一次次上升,丝绸公主昂贵的身价,一般消费者已经无力接受了,而工艺织造厂的仿真丝绸,经过一次次改进,越来越乱真于真丝绸。1989年,工艺织造厂开发了上百种新颖面料和服装,涤纶仿真丝产品成为这阕嘹亮乐章中的主旋律,名声播越了大江南北,直至白山黑水之间,接待室里那幅全国地图上,从太湖边上小镇牵出的红线几乎辐射了整个中国。1990年,工艺织造厂年产量超过1000万米,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每天有几十个客户坐等要货,有的企业还甩下定洋包下了织机。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绫绸之业,宗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年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明清盛泽地区丝织最兴旺的新杭、黄家溪“家家弄机杼”,“秋灯夜不眠”,曾给盛泽丝绸衣被天下的长久盛誉。今天,工艺织造厂不满足于从田野到工厂,而且更有志于从田岸走向口岸。1990年,他们投资4000多万元,引进了100台无梭喷水织机,要以更高档的产品,到国际市场的土地上去播种耕耘。 慕名来盛泽的人,总爱到工艺织造厂走一走,看一看。那里并没有什么景胜奇观,只有高大整齐的厂房,宽阔挺直的道路,古典式门楼上蓝色的琉璃瓦,在早晨清亮的阳光下溶入了湛蓝湛蓝的天宇,显示着新一代中国农民的气魄和追求,那潮水一般的机声,间杂着姑娘们不断线儿的笑声,为盛泽的明天渲染出一片蓬勃的朝气。 盛泽人都说,如果要评一下新的盛泽八景,这里会有一席之地。 写于199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