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儿一女。均过不惑之年,长子已进知天命年纪。我以母亲情怀,含辛茹苦把他们养大成人,成家。各家生活幸福美满。自我感觉一生独立,勤劳,坚强,至今依然习惯能做的事自己做。儿女孝顺常来常往。平日电话不断。可我不常给他们电话打扰。还是母爱所致——早晚电话,怕开车;平时电话,怕工作。如有天气变化,接起这个电话:“妈妈,路滑,不要出去。”我自语:“刚回来,你看不见我哪都走。”接起那个电话:“妈妈,您上课,我开车送。”我婉然谢绝,心想:省点油钱吧!...... 自我感觉阳光向上,心态不老。把阳光撒向儿女,让他们感知母亲的健康快乐。他们会对独居的我少些分心惦记,努力工作。平时来往,与儿女都是快乐交流。别看老朽,有时也点拨几句,有鼓励,有劝慰。常说:“受人点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放下别人是胸怀,放下自己是智慧。”...... 我69岁时,我和儿女说:“老娘要学画了。完成我一生爱画心愿 。”儿女支持我说:“妈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是别累着。”于是我拿起画笔学习两年写意画。后来又买很多教材,教程自学工笔画。勤奋绘画,那种入情入境入心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老师说我是年纪最大的悟性最好的学生。 72岁时我和儿女说:“妈妈要学习摄影。”儿女一致赞成,说这比画画要好得多,因为总是接触大自然。于是我又背起相机走进课堂,投入到大自然中去,便一发不可收拾。相识很多朋友,除了跟随摄影采风,还三五成群相约出行 。若是拍了自己满意的片子,能哄着自己乐呵好几天。 摄影成了我的快乐,常发片子给儿女,制作摄影和旅游视频发给儿女,让他们知道我的行踪,分享我的快乐。 在微信里与儿女联系更为方便,现举几则小例,朋友与我一起快乐。 1.花裙裤的故事——夏日我买一条花裙裤穿上。发给儿女照片。 我写到:看妈妈的裙裤漂亮吗? 小儿子最先回复:妈妈,很漂亮!好,再买一条。 (由衷赞美) 女儿回复:妈妈,很好,老年人穿艳点,显得年轻。 (有点老年穿衣之道) 二儿子回复:妈妈,是不是有点花。 (有点否认态度) 大儿子回复:妈妈,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态度有点折中) 2.小红帽的故事——我们去影楼实习,拍照。发给儿女照片。 我写到:这是在影楼实习摄影,同学给拍的。妈妈的小红帽可走俏了,同学们都戴着拍照。 大儿子最先回复:妈妈太有风度了!这小红帽是妈妈私人订制的。 我又回话:不像老年痴呆吧? 大儿子又回复:像教授。妈妈好有气质。 (真是儿不嫌母丑啊) 二儿子回复:妈妈好精神。 (又一个儿不嫌母丑) 小儿子回复:妈妈心态好,就会年轻,我收藏了。(还是儿不嫌母丑) 女儿回复:妈妈开心就是最美的。 (都是儿不嫌母丑) 3.吉祥鸟的故事——同学们去摄影,我拍到画面中看似一只鸟,发给儿女。 我写到:昨日,我们去渤海古国拍摄,33人出行登上山顶只有五人,妈妈得以同学的帮扶艰难地登上了陡峭山顶。才得以眼前的景色,珍贵至极。这个角度,这个季节唯我拍摄。我惊呼不已,展现了一只大鸟的画面。快让同学来拍。我刚按下快门,瓢泼大雨降下。我裹起相机同学又相助我下山。要感谢有人相助才可登高,登高才有美景。(我想最后的这句话儿女会理解母亲用心) 儿女们都很快回复:赞扬大鹏展翅,太神奇了。有的还转到了朋友圈。注明是他们妈妈75岁的摄影。 4.画的故事——两年前我送给朋友一幅涂鸦《梨花韵》朋友为此画作了一首诗,发到我们朋友圈里。我把这幅画发给儿女。 我写到:这是妈妈两年前送给朋友的涂鸦《梨花韵》发给你们。我喜爱梨花,就因为她洁白无暇。常常自问:人生能有几清明? 大儿子回复:妈妈给我留几幅画,我愿一生都清明。 二儿子回复:妈妈,不要再画画了。太伤眼睛了。 小儿子回复:妈妈,画得真好,我收藏了。 女儿回复:妈妈不要再画工笔画了,伤眼,伤肝。 5.书法“龙”字的故事——今年春天,我们参观了吴大澂纪念馆。班长让我代表摄影班写字留念。把这个涂鸦的“龙”字发给了儿女。 我写到:在杏花盛开的山坡下 ,坐落一座吴大澂纪念馆。吴大澂是清朝的一位重臣。在这里垦荒屯兵储粮,驻守边疆。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他的丰功伟绩,还有纪念馆都留在这龙江大地上 。所以妈妈写个草书“龙”字。 大儿子回复:妈妈真是龙飞凤舞。 (只有妈妈好) 二儿子回复:好洒脱。 (太不谦虚了) 女儿回复:妈妈是才女。 (更离谱了) 小儿子回复:妈妈是书法家。 (真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是儿女的赞许,其实我们母子都知道离“家”还差十万八千里。纯属劣质涂鸦。但我向儿女传达的是一种爱国情怀,一种根的牢记。 时光就这样一天天快乐的流走,母子间那种相互的深爱情感在彼此心间蔓延...... 2015-11-28 |
|
来自: 晚秋tmoi4t573s > 《亲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