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拐卖的小女孩儿

 朱小猪zzy 2019-03-14

87版《红楼梦》剧照

现在是21世纪,大清灭亡100年了,我们还在讨论拐卖妇女儿童应该怎样量刑。要不要重罚,这还需要讨论吗?

今天借这个话题,聊一个《红楼梦》里被拐卖的妇女儿童。

01

那一年,大观园里诗意盎然,在林黛玉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叫香菱的姑娘写了一首好诗,诗的后半段是: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时的香菱才十几岁,已为人妾。

在《红楼梦》里,这是大观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曹雪芹把香菱学诗的桥段,写得诗情画意。如果你从这里开始看小说,香菱就是钟鸣鼎食之家、温柔富贵之乡的一个小妇人,幸福得不得了。

可事实不是这样的。

这首诗没有题目,选题是林老师定的,算咏月诗。这个年纪的香菱,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呆萌呆萌地活着。

只是曹雪芹太喜欢草蛇灰线,最后一联,隐隐暴露香菱的内心——她想问问嫦娥,为什么人们不能团圆?

跟谁团圆?老公、还是父母?曹公没有明说。

在唐诗宋词里,对着月亮遥想团圆,是个老题材了,大神们都写过经典诗句,可没有一个像香菱这样,连一个想团圆的对象都没有。

因为香菱的亲人,在她四岁那年,就从记忆里消失了。

当时,她的名字还叫英莲。

02

翻开《红楼梦》第一回,镜头落在一块石头上,密密麻麻都是字,故事缓缓开始。

家住苏州的甄士隐先生,虽不甚富裕,却也是当地的望族,他和老婆封女士,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个女儿,名唤英莲,夫妻俩视若掌上明珠。

如果没有意外,小英莲会收获父母全部的爱,快乐成长,然后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把她的长发盘起,还给做件嫁衣。

可是意外发生了。

元宵灯会,四岁的小英莲被人贩子拐走,长到十二三岁,又被人贩子当作妇女卖掉,做了薛蟠的小妾,她的小姑子薛宝钗重新给她取了名字,叫香菱。

拐、卖、儿童、妇女,这四个悲剧,都在香菱身上发生。

香菱的结局,曹公没有写完,只留下一首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两地生孤木”,就是两个“土”加一个“木”,“桂”字,预示薛蟠的正房夏金桂。香菱姑娘受尽夏金桂折磨,凄惨死去,只有魂魄返回故乡。

估计这个结局太过于悲惨,高鹗在后四十回没有这么写,而是让正房“施毒计金桂自焚身”——夏金桂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熬的砒霜,自己喝了下去,香菱捡了一条命。

故事的结尾,香菱刚刚转了正,就因难产而死,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众所周知,曹雪芹是谐音梗的祖师爷,甄英莲这个名字,寓意是“真应怜”。

贾府那么多名门闺秀,个个命运都颠沛流离,独独对于香菱,曹雪芹觉得“应该怜惜”。

为什么?

因为其他人的不幸,是被时代碾压;香菱的不幸,是被坏人践踏。

03

可能有人会说,在万恶的封建社会,人口买卖都是正常的。

这话没错。你看贾府里的奴婢丫头们、私家乐队戏子们,都是买来的。

可那都是光明正大的交易,是要跟人家父母签合同的,基本上还遵守自愿原则。

另外,即便是买来的下等人,贾府这个封建社会豪门,依然充满人道主义精神。

在五十八回,贾府遭遇经济危机,要遣散戏班子里的女孩儿们,一个一个去问,愿意走的,还发盘缠,不愿走的,分到各个姑娘房里当丫鬟。问了十二个人,只有四五个要走。

是不是哪里不对?

那可是贾府啊,朝廷里也说得上话的,官官相护,都敢威胁王太医要拆了太医院的大堂,干的坏事,也有一箩筐了,却没有干过一件拐卖人口的事儿。

换句话说,权势熏天的剥削阶级,也有做人的底线。

可见,拐卖妇女儿童这事,在万恶的封建社会都是不容的。这些做人的底线,唯独人贩子没有。

在《红楼梦》里,拐走香菱的人贩子,连个名字都不配,曹雪芹称他为“拐子”。

拐子拐走四岁的香菱,养到有了使用价值,就开始寻找买家。更缺德的是,他先收冯渊的钱,后收薛蟠的钱,最终又引发一场人命官司。

这“一女两卖”的招数,真真是把香菱看作一件商品,在他们眼里,人不是人。

盗窃犯可能有苦衷,绑架犯可能是冲动,连杀人犯都未必全是穷凶极恶之徒。单单人贩子,找不到一丝同情他的理由,他们对“商品”的绝望和凄惨,麻木冷酷,毫无感觉。

所以,为什么要把人道主义精神,给一群没有人性的人?

04

再来看看香菱的买家。

估计曹雪芹现实中见过这号货色,整部红楼梦里,对薛蟠的描写是神级的笔触。

一开始,薛蟠就顶着一个绰号出场,叫“呆霸王”,就是又蠢又嚣张的意思。渣男能干的所有坏事,薛蟠基本上都干了。

可是曹雪芹觉得还不足以体现薛蟠的坏,又从侧面,安排了一个神助攻,这就是薛蟠的母亲薛姨妈。

当时,贾府来了一个温柔漂亮的好姑娘,叫邢岫烟。薛姨妈非常喜欢,她就开始琢磨,要不要收了做儿媳。可转念一想,儿子薛蟠简直太渣了,“恐糟蹋了人家的女儿”。

最后,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把邢姑娘说给了侄子薛蝌。

这得坏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亲妈都嫌弃。

给这样的人当小妾,你说香菱惨不惨。

可是拐卖这事,比妇女儿童本人更惨的,是他们的父母、亲人。

香菱被拐之后,甄士隐夫妇“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很快病倒,妈妈封氏“日日请医疗治”,爸爸甄士隐心如死灰,在一场大火之后,万念皆空,跟着跛足道人出家去了。

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四分五裂。

前面说了,曹雪芹给人物取名,特别喜欢用谐音梗。在香菱被拐事件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人,叫霍启,他原本是甄家的佣人,就是他,在元宵节粗心大意,把小英莲放在门槛上,自己去小解弄丢了英莲。

霍启的意思是“祸起”,好像一切悲剧,都因霍启而起。

其实我觉得这样理解不妥。

书上写道:“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哪还有英莲的身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也就不敢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霍启,顶多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家奴,拐子才是悲剧之源。

之前一直不明白,《红楼梦》皇皇巨著,金陵十二钗,才子佳人,形形色色几百号人,为什么偏偏以香菱被拐开篇、又以香菱之死收尾。

可能曹雪芹也觉得,拐卖妇女儿童,真他么的罄竹难书!

05

那拐卖妇女儿童要不要重罚?

就算活在《红楼梦》的时代也不难想象,不重罚,拐子永远有,元宵节你带着孩子看着灯会,上躺厕所孩子就不见了,能尿踏实吗?

那个逍遥法外的拐子,经手过多个香菱?又有多少个甄士隐夫妇“昼夜啼哭”、心如死灰?

最恐怖的是,还有多少个没人性的人,正准备当拐子?

“薛蟠”也会一直有,他们不是法盲到“呆”,就是无法无天到“霸王”,就连他的亲娘也担心:

“恐糟蹋了人家的女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