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最怕什么?怕跌倒怕骨折

 金坛区 2019-03-14

文/肖格格  李善举

小编说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最怕的除了心脑血管病,那就是跌倒了。老人跌倒易致骨折,考虑其身体条件,治疗方法又十分局限,不妨试试中医正骨——

传统中医手法正骨,无痛苦,恢复快,且“简便验廉”,深受百姓喜爱。吕氏正骨从清代吕金氏算起,到吕久东这一代已经绵延近两百年,吕久东是第五代传人,其正骨医术娴熟,甚至能蒙眼接骨。吕久东认为,老人的天敌之一是骨折。

老人最常见的两种骨折——克雷氏骨折和股骨颈骨折

吕久东认为,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容易骨质疏松,特别怕摔跤。老人摔倒时,会存在手掌先着地或臀部先着地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均可能导致两种骨折,也是老年朋友中最常见的两种:一种是克雷氏骨折,另一种是股骨颈骨折。

克雷氏骨折是骨伤科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其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但是,如果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或不够重视,仍然可能出现失治或错治的情况。克雷氏骨折大多数是因为间接暴力形成,患者跌倒时,前臂处在旋前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桡骨远端,从而发生骨折,严重的克雷氏骨折畸形非常明显,称为“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又称为桡骨远端伸直性骨折。对于这类骨折,吕氏正骨有祖传的临床判断口诀:老人跌倒手扶地,桡骨下折定无疑,正看好像叉子状,侧看好像枪刺脊。

第二种是股骨颈骨折,这种骨折往往是老人不慎摔倒时,左侧臀部先着地,就是左侧股骨颈骨折,右侧臀部先着地,就是右侧股骨颈骨折。

老人骨折后,最怕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如脊椎性肺炎、褥疮等,这些病症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增加了病患家庭的经济负担。

吕氏正骨的治疗原则——有效固定,内外兼治

海城吕氏正骨,采取的方法通常是:徒手复位,家庭病房,筋皮牵引。吕氏正骨在临床上讲究:动静结合,欲合先离,离而复合。吕久东认为,正骨大夫必须有一个好的手法和心法:知其体症,识其部位,一旦临症,机取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

吕久东指出:骨折,无非就是畸形,有的是侧擦印,有的是侧方移位,人体的骨骼关节活动因此受限。吕氏正骨的总体治疗原则是:精心正骨,有效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患者越早期锻炼、活动,恢复效果会越快越好。如果患者长期不活动相应关节,如肘关节、肩关节,和手指,都会形成僵硬状态,不利于康复。

老年性股骨胫骨折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下地太早,否则可能造成一只腿长一只腿短。皮牵引应按照人的公斤体重进行适当牵引,最大重量可以加到12斤,皮牵引挂好以后,要定期复查,这能有效防止相关合并症的发生。

在徒手复位的环节,吕久东强调力量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用的力度不一样,要“量体裁衣”。因为每个患者的病情不一样,年龄不一样,体质也不一样,一个体重200多斤的中年壮汉和一个年迈体弱的老年人,其骨质密度是不一样的,医生在正骨时用的力量也有差异。尤其是老年人,大部分人都有骨质疏松的症状,如腰椎间盘突出,如果用力过猛过大,可能会造成骨折,形成医疗二次伤害。因此,面对老弱病残,就必须得把力气减少,因人而异用巧招,或用旋转法,或倒背轻抖。

吕久东治疗的骨折患者有超过100岁的。凡是超过100岁的患者,吕久东均免收治疗费。在行医过程中,吕久东还对老红军、老八路、现役军人、双下岗职工、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病患给予免费治疗。吕氏正骨是辽宁海城百年老字号,临床中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得到了辽南一带百姓的广泛认可。

老年人预防骨折的建议——有人陪伴,常备拐棍

那么,老年朋友们该如何预防文中所提到的两类骨折呢?

吕久东认为,老人到了七八十岁以后,预防骨折最好的方式是有人时刻在身边陪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老人身边都安排一个人时刻陪伴,不现实也不客观。因此,吕久东建议,老人们可以加一条“腿”,这条腿就是拐棍。

拐棍的用途非常大,很大程度上能保持稳定,预防跌倒。老人走累了,可以用拐棍支起来休息一会,碰到大风来时,也可以把拐棍拄在地上不动,上半身的力量,要远远大于两条腿的支撑力量。如果不想拄拐棍,随身携带一个小板凳也是一个好办法,只要步行时感到有些累,就可以就地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一定要穿一双防滑的鞋。这样的鞋,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老人摔倒在地的几率,只要人不摔倒,就可以避免骨折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像海带菜、虾皮等。老人补钙还有一种方式是多晒太阳。冬天的日光浴多多益善。风天雨天下雪天,老人要尽量少出门。

编辑:贾荣曼     监制:张旭     审核:马骏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9年3月刊(如需转载,须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