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泻心汤.赤豆当归散

 厚德载物乾 2019-03-14

桂本【15.5】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那讲了这两个哦,就是人的身体继续的在出血的止血方之后呢,我们再来看一下比较急性一点的哦,这个泻心汤。我们桂林本就用二黄泻心,那宋本是三黄泻心,还有一两黄芩哦,那你要临床上用你要用三黄用二黄都可以。

那三黄二黄泻心汤呢跟《伤寒论》里头的那个热痞的泻心汤是怎么样的不一样啊?其实药味都是一样的,只是《伤寒论》的热痞泻心汤呢是药在烫开水里面涮一涮,就马上把渣渣捞掉,喝的是那个药的气,那不会拉肚子的。可是这里的三黄、二黄泻心汤因为是煮的,所以那个大黄会让你拉,所以通常吃了这个会拉一点,把那个热泻掉哦,那个吃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那这个因为是要治血病哦,所以大黄基本上用生大黄是对的,因为生大黄比较能够通瘀哦,那能够打通瘀血也才能够止血哦。然后呢它这个条文写“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简单来讲就是这个人啊,他的身体有什么热气忽然上冲,带动了他喷鼻血或者是吐血这样子。

那这个忽然热气上冲的可能性很多啦对不对?好像看漫画书就是男生看到女生忽然没有穿衣服的时候就会喷鼻血,哦这样子的。可是实际上在生活中有吗?我都好像从来没亲眼见过哦,大概就是这样子的一个画面。那他说这是“心气不足”,这个为什么是心气不足啊?

在《千金方》之类的方书里头呢,他不是写心气不足,他是写心气不定。可能足啊跟定这个字古时候刻书的时候啊,真的是刻得看起来差不多的。那另外就是,我说以古方世界来讲的话,心气常常指心阴,不是心阳,对不对?那血分里面少了什么东西变得血虚生热了哦,那在古方世界也勉强可以称之为心气不足。

那么,有的人是吐血,有的人是流鼻血,于是呢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就煮这个汤喝下去哦。那他写顿服哦,你分两次服、三次服也无所谓,但是总而言之呢,这个二黄泻心汤你看药也知道不是让你吃很久的方子对不对?就是上来这一下你就把它稳住了就好了,那如果还有继续的出血,那你就吃柏叶汤吃黄土汤比较好一点哦。

那因为用了这个黄字辈的药,所以通常我们会比较喜欢看到这个患者是有比较上火的征兆的,比如说舌头很暗红色啦,舌苔很黄啦,小便短赤啊,大便燥结啊,口臭啊,就是有这些在上火的迹象的时候哦,可能用二黄泻心汤、三黄泻心汤心里头比较舒坦一点哦。

那这个你说黄字辈的药哦,尤其是黄连之类的药也是比较苦,比较燥嘛,那你说用了之后会不会苦燥伤阴啊?就是它真的能够让人止血吗?其实是可以哎,听说比较现代的研究报告是说哦,人在吃了柏叶汤或者是三黄泻心汤之后呢,人的血小板都会增加的,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讲,血小板不够的叫做心气不足的话,那吃了这个二黄还真的能够稳定心的状态哦,就是让他的心阴有所提升哦。

那这个,如果要说回另外一个东西哦,比如说像《辅行诀》这种书里头,它有一些五脏跟情志的论述哦,当然《内经》里头也有啦哦。就是他说如果心实,就是心太热的人哦,会狂笑不休,对不对?那就是因为什么心有病的时候,心是主喜嘛对不对?所以会狂笑不休。

可是这样的说法其实在学术研究的世界是有遭到检查的,比如说我曾经看过中研院一个李贞德教授写的论文,她就说,她就提出说中国人说的这个什么五行、五脏跟情志哦,说心实的人会狂笑要怎么医治,她会觉得可能没有这么一回事吧,她说这会不会只是中国人依着五行的性子凭空幻想出来的东西?

那可是哦,这个泻心汤治疗大笑不止的这个临床案例其实是有的哦,所以是研究的学者可能她刚好没有看这些中医临床的东西,所以她就以一个学术的角度认为说可能这些说法是错的。那这个心太热造成的情志失常呢,如果不说成年人的狂笑不止哦,那小孩子晚上哭闹不睡觉哦。

有的时候也是心太热,当然小孩子哭闹你还不一定用到大黄、黄连的对不对?可能你减量一点或者是微微泡一点茶那样子就可以哦。又有人说治小孩清热什么用灯心草煮水之类的嘛对不对?药也不一定用那么猛。那可是如果真的是很猛烈的,你需要用到三黄泻心汤,可以啦,那如果你要要这这小孩子晚上更乖一点的话,据说是要加那个,一整只的知了,或者是还没有脱壳的蝉的幼虫。

其实药店有哦,有些药店是有卖的,就是还没有脱了壳的那个蝉的幼虫,那哪是为什么啊?因为这个人说蝉是叫白天不叫晚上的哦,所以吃了之后小孩子就改成哭白天不哭晚上这样子。不过这现在已经变成一种神话了哦,因为最近这几年我已经觉得台湾的蝉疯掉了,就是半夜也会开始叫了,所以蝉它自己都会有夜啼的问题了哦,那拿来治人到底还行不行哦。

就是从前有一位老盖仙夏元瑜教授他也说,他在动物园啊养的那只老虎啊,它有严重的风湿病,他说一身活得虎骨都中风湿到那个样子了,虎骨真的能够用来治疗人的风湿病嘛?这也是很不好说的一个话题哦。

那既然是二黄、三黄泻心汤,它当然具有降火消炎的效果嘛,那你要降火消炎的话,其实可以医的病种不是太多了嘛,对不对?比如说忽然之间脸部暴痛那种三叉神经痛,哎,那也是火气上冲啊,那你喝三黄泻心汤也有可能好啊。那还有什么身体长什么怪东西啊,细菌性痢疾啊,这个多多少少是行的啦。

那我想哦,现在是因为我自己开药哦比较,也不知道是不是台湾这个环境吧,就是我觉得还是比较偏向于附子剂,就是我比较会觉得患者是阳虚体质,所以我开附子的机会多些,开三黄的机会少些哦,就是说起来就是这个时代,大家好像都比较偏向于火神派的那种扶阳思想啦。可是现在这个扶阳的学派哦,变成像今天这么红之前,比如说二三十年前的话,那那时候医生们并没有那么爱开附子剂啊。

所以日本如果是二三十年前的话,什么高血压、高血脂这种病其实开三黄、二黄泻心汤的几率是非常高的,而且说有没有效呢?据说也有效,就是让这个热降下来这件事来讲的话它行。那脑出血、脑梗死、蜘蛛膜下出血那种,那用了三黄、二黄,那个热降下来它那个中风或者脑部出血的也会改善,所以从前是这么用的,今天的人体质呢是好像有一点变了哦,那就我们就大概知道一下治痞用泡的,然后治吐血用煮的哦。

那因为呢这出血病哦,除了真的有实热的情况会吐血、衄血哦之外,其实人哦下焦阳虚到极点的时候哦也会这个元气外脱,所以我讲义里边给了几个吴佩衡的医案哦,什么牙龈出血啦,流鼻血啦,那就是他这几个案子呢,都是因为阳虚而发生的出血状况,那同学就看看他讲的道理就好了哦,回家再看。

至于说用药是不是要用他讲的那个方子哦,我倒觉得不一定哦。当然他用的方子有他有意义的地方,所以用也没有问题,只是吴佩衡的这个吴派哦,一直是面临着一个学术上的争议,就是吴派到底要不要算火神派,就是他虽然也很爱用附子剂,但是他用附子剂的方剂结构呢,跟郑钦安到卢家那个火神派的祖宗派的是不一样的,

就是同样用附子剂他的这个开药的手法是不同的,所以吴派就是,我们一般扶阳派里头吴派也算扶阳学派,但是是一个外派哦,所以他的用药结构就是参考。你可以想说看他的方可以多学一点东西哦,不过基本上我们的,如果是经方派过来开扶阳药的话,可能不是刚好用他那个方哦,就大约知道一下。

桂本15.6条、15.7条讲解

【15.6】  下血,先便而后血者,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方见前)

【15.7】  下血,先血而 便者,此近血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赤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毛 ③出曝乾)  当归十两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那再下来呢我们看桂林本的15.6条、15.7条哦和这个下血病。那下血病是什么啊?就是这个人大便的时候会大出血来。而他把下血病分成两种,一个是当归赤豆散证,一个是黄土汤证。那么桂林本它——不要说桂林本,应该说《伤寒杂病论》它里头讲哦,说你大便的时候哦,先大便出来然后跟着大便有血出来,那这个血是从远方慢慢来的,所以是肠道出血,用黄土汤医。

那如果你呢大便的时候呢,是大便还没出来血就先出来了,那是你的直肠、肛门那边有瘀血,然后被大便一压就喷出来了,那这个是痔疮类的,是近血,就是很靠近出口的血,所以呢就要用当归红豆散把这个直肠那边的湿热清掉,那分成这两路。

可是虽然他这么说,我们临床上抓主证不必真的这样子斤斤计较说,这个血在大便前还是大便后,总之只是要我们了解到这个血有消化道前面那一段的出血,跟消化道的最末端的出血的不同,那如果你是当归红豆散证的那一种出血的话,其实你大便的时候一定会感觉到有那种痔疮的感觉,那那种痛痛的感觉自己会感觉得到的,所以基本上倒是不会搞错的很严重的哦。

那我们就休息一下再回来看后面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