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碰巧的是,霍金逝世的那天,是爱因斯坦的生日。霍金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300周年的纪念日。 今天是霍金逝世一周年。 三大伟大物理学家 |霍金、爱因斯坦、伽利略 去年的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这位在宇宙中驰骋、解释时间与空间的人,最终被时间带走,回归了宇宙。去世前,霍金给人类留下了“最后的礼物”——他的遗作。 01 这10个问题,被写进了霍金的遗作 霍金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仍在思考人类未来命运和宇宙的重大问题。 伴随遗作《对宏大问题简短回答》(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出版,霍金给人类留下的10大终极提问“曝光”: 1.上帝存在吗? 2.万物是如何开始的? 3.宇宙中还有其他智慧生命吗? 4.我们能预测未来吗? 5.黑洞里面有什么? 6.时间旅行真的有可能吗? 7.我们会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吗? 8.我们应该移民太空吗? 9.人工智能会超越我们吗? 10.我们如何塑造未来? 霍金遗作《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 在霍金遗作里,他进行了很多非学术性的哲学思考,并且得出了许多结论,其中一个简短的结论是世上没有上帝。他认为没有人创造了宇宙,也没有人能够指引人类的命运。 这位科学巨匠留给人类的“爆炸性消息”还包括:外星生命确实存在;人工智能很可能胜过人类;时间旅行并非完全不可行以及英国脱欧还有特朗普孤立主义政策对于当前科学发展的影响。 霍金关于宇宙的语录 你很难想象,在过去长达50年的时光中,一个抓不起笔、开不了口,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障人士,坐在轮椅上,光凭三根手指和眼球转动,开启与整个宇宙的联结,表达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和关切。 霍金与世界独特的交流方式,可从陪伴了他大半生的“高科技”轮椅说起。 02 一台轮椅、三根手指 开启与整个宇宙的“对话” 当年,坐在轮椅上的霍金客串《生活大爆炸》,与谢尔顿“对戏”自如。 头向右倾斜、嘴几乎歪成了S型...霍金坐在轮椅上的形象,数十年来几乎定格成为一个天才科学家的符号。 回顾霍金的一生,这部轮椅就是他向宇宙输出信号的“唯一媒介”,并助他写下了影响力惊人的《时间简史》等十几部著作。 50年前,霍金被诊断患上“渐冻症”,被迫坐上轮椅。最初的轮椅也只是个代步工具,霍金还经常拿来与孩子“赛跑”。 但伴随病情恶化,为了帮助他呼吸,医生切开了他的气管,把一根管子插了进去。霍金永远都不能说话了。 有一天,人们灵光一闪,在他的轮椅上动起了“心思”:在轮椅上装置了一套程序,霍金只需要在光标经过想表达的字母时,给电脑一个指令便能输入。 那时还有三个手指能动的霍金,每分钟能打15到20个词,就这样又“重启”了新人生。 但到了2008年的时候,霍金的手指已经虚弱到按不下开关了,轮椅必须来一次大升级。 因为霍金只剩面部肌肉可以运动,所以他的助理开发了一个叫做“Cheek Switch”的装置,安装在霍金的眼镜框上,用红外线检测霍金右脸颊的一块肌肉活动。 真正开启了用“脸部肌肉”打字。 在这之前,人们还尝试用眼球追踪技术,检测眼部的细微运动来实现对设备的操控,不过后期霍金的病情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眼睑下垂,不得不弃用。 还尝试用脑电波技术打字,不过因为技术不成熟,所以并未启动。 为了让霍金更好与世界交流,人们在对这张轮椅的技术研究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 在极端的身体环境下,霍金的思想却跑得比任何人都要快。 坐着各种新技术“加持”的轮椅,霍金可以游刃有余地去做自己的研究和写作,他重新整理了之前的书稿,出版了震惊世界的《时间简史》。 ![]() 03 用VR体验,理解霍金76年的宇宙旅程 身临其境与开展“对谈” 尽管一生行动不方便,但通过科技手段,他还是“来”到了全世界的面前,将他脑海中联结宇宙的终极秘密,告知人类。 早在2015年,霍金就通过3D全息投影技术出现在了悉尼歌剧院的观众面前,与观众实时互动。 ![]() 该如何纪念这位物理学界的伟人?又该如何去理解他在76年中的宇宙旅程? 也许,VR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在前几天,大西洋制作公司宣布其正在制作一项与斯蒂芬·霍金相关的VR体验《Black Holes Immersive Experience》,具体制作内容及其画面并未公布。 据闻,在这段珍贵的VR片段中,将还原霍金生前办公室工作的境况,直至他离世的前一段时间。因此,也被称为是霍金“最后的遗产”,与人类的最后一次“互动”。 届时,我们还能“身临其境”,与霍金一起“探索”宇宙,开启一段太空旅程,还原他脑海中对宇宙及人类未来命运的见解。 ![]()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期待。 写了那么久文章 我们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文博群 在这里,你将获得: 最新3D精品文物 最新3D博物馆 最新文博资讯 还有一群爱看展、懂文博的好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