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本 165.2×98.3 边文进,生卒年不详,福建沙县人,祖籍甘肃陇西。字景昭,永乐(1403-1424年)间召至京师,授武英殿待诏,宣德(1426-1435年)间仍供事内殿。博学能诗,善画花果翎毛,为其后吕纪等人师法的匠师。 明初花鸟以边氏最有名,曾被誉为“禁中三绝”之一,边氏继承宋代院体花鸟传统,以工笔写生取胜。 此幅为学宋人而极得其神髓者。以双钩填彩,设色妍丽。山喜鹊三只,两只相搏于地,各以爪控其喙,或鸣或嬉。 一只高立竹上,引颈啼鸣,若加喝阻。丛竹、杜鹃红绿相映,坡石莎草回护有情。笔墨传彩,极朴挚稳厚。 明 陆治《锦圃鸣春》绢本 146×89.1 《锦圃鸣春》(局部) 《锦圃鸣春》(局部) 《锦圃鸣春》(局部) 明 吕纪《春风燕喜图》绢本设色 144.9×70.5 吕纪(活动于1477-1497年间),浙江鄞县人。字廷振,号乐愚,一作乐渔。花鸟初学边文进,后摹唐宋诸名家笔,始臻其妙。 弘治(1488-1505年)间被征值仁智殿,为锦衣卫指挥使。 本幅画溪岸柳树下,萱花盛开; 一双飞燕临空掠过,岸上则止息渎凫一对。 其中柳树干之皴法,以及萱花、柳叶与双凫之钩画用笔,甚得吕纪之笔意,若自神韵观之,则仍显得略逊一筹。 明 周之冕《八百长春》绢本设色 111.8×50 周之冕(1521—?),明代画家,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善写意花鸟,家中蓄养多种禽鸟,以供写生。 本幅画八只鸲鹆(俗名八哥),栖于树上。 周平日对羽禽飞止饮啄种种情态,曾详加观察,故能运以简练之笔墨,写出各个同生动而活泼之神情。 小编有个疑问不解,这样一幅画为什么会取名为《八百长春》?望知者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