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厅,新商业活动空间

 晓天星33 2019-03-14

艺术现场与大众话题越来越靠近。前段时间,许多人慕名前往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香奈儿艺术总监、时尚界凯撒大帝(“老佛爷”)卡尔·拉格斐离世,他那些精彩绝伦的时装秀场设计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再次疯转;紧接着,大家的目光又锁定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现场……文艺话题逐渐成为“生存以上”的必需品。

近年来,在许多地区,“看展”也成为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而展览空间设计在其中的作用往往很容易被忽略。展厅类别众多,除规模较大的传统博物馆、现当代艺术馆、科技馆以及其他主题展馆之外,也渐渐进入企业、医疗、教育及其他机构。毕竟,对于观念、产品和服务而言,优质的视觉表达似乎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也带来相应便利。


与艺术展高度相融的空间

由于类别不同,展厅呈现出的效果也具备一些差异。对于较为独立的当代艺术展来说,可能展厅本身即艺术表达的一部分。在展览作品与空间融合度极高的诗意化情境中,那种传统的、将艺术作品独立陈放于某个场所的感受不再那么强烈,反倒是时空赋予它新的秩序与丰富的内涵。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悟到艺术的力量,这些作品因一种无目的的瞬时性而独特,从参观者走进展厅的那一刻,艺术就在发生,也与观众产生密切的关联。艺术作品充盈于展厅的整体空间,呈现出梦幻般的虚构力。

图片来自Olafur Eliasson官网,摄影:Anders Sune Berg

冰岛裔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作品“道隐无名”(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去年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展出,艺术家善于运用光、水、风、气味等要素进行创作,构造虚拟的空间体验。

同在去年,上海余耀德美术馆再次展出了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艺术小组的作品“雨屋”(Rain room)。 

“雨屋”,图片来自Dezeen,拍摄Felix Clay

遗憾的是,“沉浸式体验”与“网红展”一样,很快沦为网红词。不同艺术家、设计师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埃利亚松显得更为开放,他提倡公共对艺术的参与,曾认为观众是作品的创作者。但同样的,如果“沉浸式体验”只停留在一个标签式的固化范畴,艺术空间便容易失去生长动力和活跃度,甚至有时候,由于前来拍照打卡的人数过多而与创作者的意愿背道而驰。

即使一些著名的建筑项目也遭遇过如此尴尬的境地。普利兹克奖得主、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于1980年代创作的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因为一度成为旅游热点、失去其社会特性,而令他十分无奈。


展厅设计的商业价值

相对于当代艺术展厅空间模糊的视觉界限,商业展厅设计则更加明确,企业展厅、品牌旗舰店、高档酒店、餐厅、商贸会展位、时尚秀场,都可在广义上看作是有展示功能的空间,与纯粹的艺术性概念不同,它们通过追求与商业服务一致的目标,首先实现其功能上的意义,并兼顾行业文化,也可能同时发挥一些积极的社会作用。


汉诺森 / 美国RSNA联影项目

在2018年底于芝加哥麦考密克展览中心举办的第104届北美放射年会(RSNA)上,汉诺森设计机构打造的联影品牌发布会展位脱颖而出。


汉诺森 / 美国RSNA联影项目

汉诺森 / 美国RSNA联影项目

汉诺森 / 美国RSNA联影项目

展位位于展览中心南馆,面积约1200㎡。汉诺森以非对称的空间规划去实践更为开放的功能展示可能性,区分出品牌的发布宣讲、产品展示及客户交流的单独空间,又以灵活的布局追求展厅的整体融合度。

白色的视觉美感与高端医疗器械设备相匹配,大型悬置吊顶同样协调了品牌的视觉整体感。站立式箱体触屏装置、金属饰面的AI工作台等细节控制与医疗设备的精密、智能、尖端的技术内涵相一致。

展位设计的挑战性在于,能否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跨度内,完成既富有功能理性、视觉美感,又能承担多项任务的现场空间,以帮助企业进行品牌价值的宣传。

而企业展厅空间则呈现出更为开阔和深化的概念。

汉诺森 / 联影上海企业展厅

汉诺森 / 联影上海企业展厅

在联影上海总部产品展览中心的设计中,汉诺森将“以何种方式进入”视为空间序列起始的重点,借助建筑原有高度的优势,建构一幅倾斜的墙面和通道,并压缩入口过道宽度和延长廊道距离,以作为展厅叙事的开始,希望参观者在到达明亮开阔的核心展览区时得到一种空间感受的释放。

除医疗企业展厅外,艺术设计与餐饮、时尚、汽车等其他行业的结合,也有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范例。

UN Studio事务所为梅赛德斯-奔驰设计的博物馆内部,由Eva Bloem拍摄,图片来自archdaily

Team Lab小组的艺术感官餐厅——花舞印象,运用数字化投影,为食品增添了一层新的美学意味,图片来自Team Lab官网

香奈儿2019春夏季秀场设计,将自然的海岸景观放置于钢铁结构的空间中

汉诺森为领秀Line Soul打造的北京展厅设计

在展厅设计中,与商业动力同样重要的是设计观念的突破与技术的使用,包括在灯光、声效、触觉等方面追求精益求精的表达,并突出重点。


作为概念作品的展亭设计

英国蛇形画廊夏季展亭,是建筑界值得关注的年度实验项目之一。自2000年起,画廊每年邀请一位或几位建筑师或设计团队创作一个临时展亭,坐落在肯辛顿花园主艺术馆对面。相对于都市街区许多大型建筑项目,这些展亭具备更突出的概念性与实验性,又不会偏离建筑的结构逻辑与材料把握。

同时,这一项目受到许多都市居民的欢迎,它在炎热的夏季,为前来看展的人们提供户外休憩场所,时而也能够举办一些公共活动。

2018年蛇形美术馆北京展亭由中国建筑师刘家琨创作,图片来自家琨建筑官网

同年,位于英国伦敦的蛇形美术馆夏季展亭由墨西哥女性建筑师Frida Escobedo创作完成

2017蛇形画廊夏季展亭,由Kéré 建筑事务所完成,图片来自事务所官网

2016蛇形画廊夏季展亭之一,由BIG事务所完成,图片来自archdail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