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不需要交税不是取决于转账金额,主要是看什么性质和转给了谁。只不过金额大的时候比较容易被银行监控。具体还是要根据转账的对象和目的来确定是否需要交税。 1. 头号关注对象:股东或者法定代表人。 由于身份特殊,所以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区分不同的情形下,看自己是否需要交税。 (1) 工资。如果股东或者法定代表人也是职工,那么也要领取工资的,并且按照公司的薪资结构,可能钱还比较多。所以需要按照工资薪金来交税。 (2) 借款。注意风险点,如果超过一年没有归还,且不能证明是用于生产经营的,税务还是会将其视为分红,按照20%交个税。 (3) 分红。这个都知道,要交个税。 (4) 投资收回。个人股东撤资时可能以各种名目收回款项,比如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等等,不管什么名目,都要交个人所得税。但是交多少,要看收回投资的金额,如果跟初始投资相比,没有赚钱,那就不用交(一般情况都是会多的)。 2. 二号关注对象:高管。 (1) 高管工资一般都是比较高的,那么对于个税的部分会有比较多的关注。比如有没有足额缴纳个税,有没有通过其他方式来走工资等等。 (2) 很多高管经常出差,两个月差旅费加起来可能比普通员工几个月工资还要高。如果确实是差旅报销,那是不用交税的。 3. 其他关注对象: 对于与其他企业的往来,一般都要用对公账户付。如果是付给个人,那么不管是劳务报酬还是工资,都是要代扣个税的。 我是财会小童,与您分享我的观点,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对公账户与私人账户之间的转账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 一方面牵扯到金融系统对现金管理的规定,另一方面涉及到税务对逃税漏税的稽查。 从纳税角度,资金转账是用来验证有没有偷税漏税的辅助手段。要不要纳税,要看的是纳税人有没有发生税法规定的有纳税义务的行为。比如增值税纳税人有没有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服务;所得税纳税人有没有取得各项所得。 公司转账给私人账户金额很大,到底要不要纳税,最后要看这笔资金发生的原因。 1、如果是与工商个体户或者个人,发生业务交易,对方没有对公账户,又是不涉税项目,那工商个体户或个人就不涉及交税的问题。典型的是跟农户或农场采购农产品,给农户的付款一般都是直接转账,农户是不用交税的。 2、公司给员工发工资。 公司高管年薪很高几百万上千万的,属于大额转账,但现金管理办法中是认可这种业务的。公司高管收到的薪酬要交税,这属于工资薪酬所得,但公司会行驶代扣代缴义务,也就是说公司会先扣完税再发给高管,高管自己不需要再去交税的。 3、公司与个人的交易,但属于应税行为,那对方是要交税的。比如,公司请了私人顾问做咨询项目,项目总额几十万或上百万。如果有正规的合同,那业务就是真实的,公司给私人转账也完全没问题。私人这笔钱要不要交税呢?那自然是要交。公司不能只是赚钱,不入账,公司入账就需要个人开发票,个人开发票就会被税务机关要求交税。 4、公司给股东转账。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场景。如果转给股东的钱,是属于归还股东的欠款,那这笔钱,股东是不需要交税的。比如,公司成立的时候,因为经营需要,股东借给公司500万,作为运营资金,那后来公司有钱还了,就归还钱欠款。这是被允许的借贷业务,也不涉及税。 但这个业务若稍微换下,就有涉税风险。比如公司注册时,股东给公司500万的注册资金,作为开始阶段的运营资金。后续公司有钱了,股东想把钱拿回来。这种形式的转账,就会被视为分红,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以上罗列了一些常见的情况,如果这里的公司,是个人独资企业,对公账户与个人账户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只不过在纳税申报时要一并纳税。 总之,对公账户与私人账户之间的转账,还是需要谨慎。有些朋友的账号,可能还会帮别人转账,这其实也有风险。如果没有依据,被认定为个人所得,就可能会涉及要交个税。 交税或者不交税,要看资金的性质。 一、转到公司股东或者法人的私人账户 公司股东或者法人的个人账户,经常会跟公司的公户发生往来。经常被记录在其他应收款科目,如果该科目在一年之后还有余额,税务部门会认为这是变相的向股东分配了股利,要求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不管公司账上是否有未分配利润。所以,一般的情况就是公司法人或者股东的账户余额,在年底要平一次账。 二、转到交易对手的个人账户 如果这个私户的主人有公司,并且这次的资金流跟私户的主人平时的资金流不匹配,税务会认为该公司为了逃避税收,没有确认收入,从而用个人账户收款。很明显,逃税是要受到处罚的。 三、资金流较大,但只是正常的资金往来 这种情况是无需交税的,但既然是借款,肯定就会还款,不能总有来无往,那就不合理了。 总的来说,一个人账户资金流的大小,跟他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是相匹配的,如果很突兀的出现跟实际情况不符的现金流,肯定会引起关注的。毕竟,只要不销户,银行流水可以永远存在,到时候自己能解释清楚就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