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与年轻朋友聊教育科研

 木一过 2019-03-14

在钟志农老师创办的“心理扬帆”网站上看到盛志军老师的文章,感到不错。转帖如下:

教·研·写

   “盛老师,我认为老师只要把书教好,学生成绩提高,家长满意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搞什么教科研?”“盛老师,我们评高级职称还早,写论文有什么用,不写论文不是照样可以教书吗?”这是一些年轻教师朋友们碰到我经常提起的两个问题。一开始,我总是以惊疑的眼光看着我的朋友们,感到有点不可思议:这是现代师范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吗?时间长了,有时思考一下,觉得年轻教师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在常理之中,毕竟教育阅历浅一些。
    这里,我先谈谈第一个问题。我不想讲大道理,我要告诉朋友们的是,这种想法可不能伴随你教育生涯的终身呀!因为教和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教学的教,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前人积累的知识,这是一种“价值引导”,所谓学,就是把知识作为一种载体,通过教师创设学生发展的情境或者说教学氛围,使学生掌握发展的能力,这是一种“自主建构”的过程。怎样“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去思考。这里的思考就是“研”,因此,教和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里,朋友们又会说,什么“价值引导”、“自主建构”,我们只要自己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把学生教懂就好。我可以坦率地说,光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了专业知识,说明了你已经有了当教师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果你把学生“教懂”了,说明你已经在教和研了,不过这种教和研还是无序的、无意识的,还有待于更科学化。
    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把学生“教懂就好”层次上,而应该树立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的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上下工夫,这才算得上是一名称职的教师。要成为这样的教师,就得去研究,在教中渗透研究的意识,并遵循科学的原则,不断探索教与学的规律。因此,年轻的朋友们,当你走上教育岗位的那一天起,你就要有这样的意识。
    那为什么又要写论文呢?我可以明确的用两个字回答:反思,即用笔记录下你的反思过程和结论。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会学习,这种在反思过程中的学习,可以不断促进人类自己的进化,不断推动科学史的进步。动物也会学习,但动物的学习,其目的、动力、内容、形式、过程和心理机制与人类有本质的区别。除了生存本能之外是靠人的强化训练而学习,通过这种强化训练,使动物潜在的本能意识和行为得到开发,即所谓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仅仅限于第一信号系统,没有高级思维,没有像人类有语言、文字的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而“反思”是人类高级思维的一种最重要的思维品质。为了使这种高级思维科学、规范、有序的形成我们的认知结构,并上升到理性的层次,从而用文字做好记录,这就是论文。它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通过撰写论文,就有可能不断吸收先进的、前卫的教育思想,摒弃错误落后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脉搏,逐步向真理靠拢,增强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提高;
    二是有利于丰富教育经验。通过撰写论文,把停留在散乱、无序状态的教学信息,像清理档案一样条理化的留在自己的意识里。做到教学时有心实践,教学后有心积累。常常不断审视、梳理、消化经验。一名年轻教师,经过长期的积累,十年、二十年后,将为自己蕴藏了一笔知识、经验、理论财富,从而达到质的飞跃;
    三是有利于促进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撰写论文,可以训练提高自己思维的准确性、合理性、周密性、敏捷性和批判性,并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严谨性。
    四是有利于激发自己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写论文是一件艰苦的劳动。在写作过程中,不畏艰难,自觉钻研,培养了自己的坚强毅力,刻苦进取的意志品质。
    最后一点也是一个浅近的功利目的。在评比职称时,为了反映你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论文是衡量我们水平的重要标志。
    看来,教学中重视科学的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科研与教研的属性

   “盛老师,看了你写的《教·研·写》,我们对教育科研有了更深的认识。文中提到的一些看法,切切实实地贯彻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中都在进行研究。可我们仍有些困惑。平时参加的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教研组、备课组也在一起探讨一些教学问题,这是不是属于教育科学研究或者说是教学研究呢?还向问你,教育科学研究就是写论文吗?”
    这一问题问得好。这正是我们急需要澄清的问题。但也说明朋友们对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这两个概念还模糊不清。这里我从两个概念的属性出发来进行一些释疑。
    第一,大家要搞清楚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先还是从教育的概念谈起吧。所谓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把握狭义的概念,其定义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①但是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我们好多领导、教师却违背教育规律办事,认为只要按照上边指示办就行了。也有的教师认为,平时工作的日子久了,就自然有了经验,教学有了经验就行了。还有的朋友认为,当教师能懂得所教的那门专业学科就行,管它科学不科学,照老方法做就可以了。更有甚者,有个别老师把教育当成功利目的去追求,认为理论是空的,分数是真的,走一步算一步,一切为了考试,忽略学生素质的培养,还名之曰:“这是教育的生命。”长此以往,教学成了老框框。成为追求功利的砝码,导致学校缺乏生机,教师误进了“怪圈”,整个教育走上了弯路。
由此可知,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构建一个反映教育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就是教育科学。它既符合学校教育发展的宏观要求和具有指导功能的作用,又要有符合学校本土化教育实践的操作。在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付诸于实际行动,有目的、有计划去探索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律,这种探索就是研究。为此,我们对教育科学研究可这样来归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教育理论领域和教育实践中,去探索学校教育规律,推动教育不断提升的活动。显然,教育科学研究不是仅仅写论文,若有这样的认识未免太模糊和幼稚。
    第二,什么是教学研究。同样首先要对的是什么是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所谓教学就是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经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的认识和实践,学生也在不断经历自主学习、加强合作、积极探究的认识和实践。为了经历这些过程,教师都要做好备课、上课、评课等常规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其积极的学习使学生“本我”潜能不断得到觉醒,并不断“自我”调控,最终达到“超我”地学习。
    为了有效地完成这些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就要不断反思,从而开展各类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如举行公开课、说课、评课、计划讨论和考试评价讨论等活动。这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研究。但目前这种研究有些是失偏颇的,具体表现出是盲从的、被动的、零碎的。说它盲从,是因为这种活动可能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检查而设置的,与教学改革的主流是格格不入的;说它是被动的,是因为有些活动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模糊不清,是毫无目标的。即既没有解决当前教学问题的困惑的近期目标,也没有提升整个学科教学向高一层次发展的远期目标;说它是零碎的,是因为没有系统的研究,听到什么呼什么口号,看到什么写什么“文章”。而活动中最有生命力的还是统考排队,并冠以“素质教育质量抽查”。至于那些“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成为教师们违心的“包装”、“作秀”。听课者却没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把握,用一套陈旧的眼光去评课:如“讲的清楚的”、“板书较规范”、“学生配合好的”……,成为教师评课的老话、套话,这就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
    那么,怎样有效的促进这些活动呢。这就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开展教学研究。也就是说,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宏观指导下,去进行教学和研究活动,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这也可以说又是教育科学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