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的人会“窝里横,外面怂”?

 容得草堂 2019-03-14

窝里横”的人,现实生活中真是太多了。

对外人,他们非常好脾气,对人家态度好到几乎要跪舔。在外人眼里,他们是温文尔雅、善良仗义、无可挑剔的代名词。唯独面对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等家人,脾气要多大有多大,动不动就指责、挑剔、挖苦家人。

“出门怂得像条虫,回到家里像霸王龙”,说的就是这类人。

当这类人的家属,那真是“谁当谁知道”。你甚至都不能往外诉苦,因为只要你一诉苦,人家可能就会指责你说:怎么会呢?TA对外人都那么好,怎么会对你不好呢?一定是你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惹TA生气了吧?

这种时候,你真是百口莫辩。

说到“窝里横,外面怂”,我觉得我妈就挺严重的。

我有个快递要寄,包裹里有物件也有文件,收好包裹以后就爬回电脑前工作,让我妈到时跟快递员说一声文件比物件重要。结果……快递员来了,我妈怕说这句话会得罪快递员,不敢说,见我在屋里,就推我出去说。

那天我忙得不行,但见到这种架势,只好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去跟快递员强调“文件很重要”。快递员走后,我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心想:我妈要是敢拿出骂我和女儿的架势来跟快递员沟通,快递员估计会吓得瑟瑟发抖。

我妈对家人的习惯性抱怨、指责,之前我已经在文章中吐槽得够多。比如,她看不惯我爸洗碗的程序、见不惯我不叠被子,但从不说“我希望你怎样怎样”,永远只来一句“我就知道你们是故意折磨我”

我妈活得油盐不进,一辈子只活在自己的逻辑里。你若是给她提任何意见,她都能反弹回来,并且找出你的一大堆罪证,证明你没资格说她。关键是,她找你罪证的时候,总把你说得粗俗不堪甚至把你贬得一文不值。

我感觉让我妈开悟真的好难,她的思维就那样定型,因为极度自卑,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极度自负,极度焦虑,需要通过贬低家人的方式维持那一点点仅有的优越感。

每天,她几乎都要把逗号弄哭一次,不是说她丑就是说她这不好那不好。我呢,给逗号的鼓励比较多。再后来,逗号也学会反抗了:“你才丑!你又老又丑!你也很没礼貌!”

我妈越是想强调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孩子越是不听她的。

小时候,被我妈骂,我总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劲;现在,我感觉父母很多时候真的挺笨的。他们对自我的觉悟力、对人生的把控力,的确不如我。

2

我觉得我妈之所以在家里活得像个女霸主一样,看谁都不顺眼,大概是因为一到外面的世界、一做外面的事情、一跟外人打交道,就蔫儿了。很多时候,她不是没能力,而是没胆识,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

我们公司最近搬到了我家附近,走路大概十五分钟、骑车大概也要七八分钟。

某天吃晚饭的时候,我说,我中午不想浪费时间回家吃饭。

我妈就说,那我给你送饭吧。

我说,我不好意思为一顿饭让你专门跑一趟。我自己在外面随便吃点可以了。

我妈说,那你说我闲着干嘛呢?外面的饭食材不安全,还贵,吃多了容易发胖。

我没再搭话。

今天我跟公司同事说起这事儿,同事说:让阿姨给你送饭的时候给我们也都做一份呗,你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为了感谢她的劳动,我们可以给她钱,15元一份或者怎样。要知道,在外面吃一碗很难吃的面条、汤粉就要15块,快餐差不多要20块,送到办公室加收5块。关键是外面的饭很难吃,重油重味精,哪有你妈妈做的健康?如果阿姨愿意做的话,也算是我们的福利了。

我心想,我妈闲着也是闲着,如果为女儿送一趟饭的同时,有点小钱挣(估计一个月一两百这样),估计她也会有点成就感和价值感。自己挣的钱,哪怕很少,也比女儿给她钱,能让她开心。

我当然不是希望我妈靠此挣钱,只是觉得她也需要某种价值感。某天,我安排她把家里的桌子重新刷一遍漆,我妈果真把桌子刷得白白的,那一整天,她看着桌子,就特高兴。如果让她帮大家做饭、送饭,接受大家的赞美,或许她也会很有价值感呢?

我回家跟我妈提了一下,我妈有点动心,但她立马紧张了起来:“如果他们嫌我做的不好吃怎么办?”

我说,觉得不好吃,下次TA们就不找你定了,你只需要考虑今天谁要吃饭、谁不吃,然后按照常规水平把饭菜做好。其他的,不是你考虑的事儿。

我妈又说,有人吃辣,有人不吃辣,怎么办?

我说,那你就做个辣菜,再做个不辣的菜。或者,都做不辣的菜。

我妈说,喜欢吃辣菜的人不喜欢吃不辣的。辣和不辣的,各做一个,我也麻烦。

我说,那你就先炒一道不辣的菜,先把不辣的盛出来,再往剩余的菜里加辣椒。

我妈问,那我怎么知道谁吃辣,谁不吃?

我说,订餐的时候人家会备注的。

我妈问,那用什么盒子装?怎么装?每人该装多少?

我说,市面上的饭盒怎么装的,你就怎么装。

我妈说,可是有的人胃口大,有的人胃口小。这让我怎么弄?

我说,你收的钱都一样,那就每一份的分量都一样。

我妈说,可是男生就不够吃啊。还有,我怎么送过去?送过去都凉了,不好吃了。

我说,办公室有微波炉。你就送给我一个人吃,不也要考虑这些问题么?

我妈说,那不一样啊,你怎么着都行。你的同事要是不满意,我会很难受的。

我说,不满意自然就不再定了啊。你纠结个什么?

我妈接着说,如果我做了,但是他们后来又说不吃了怎么办?

我说,提前让他们确定,中午到底吃不吃。

我妈还是非常犹豫地说,我早上就要出门买菜,我哪儿知道要买多少啊。

我说,你随便买,多囤一点也没关系。

我妈说,有的菜有人爱吃,有的菜有人不爱。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我伺候不了。

我说,算了,就这么点事情让你纠结成这样,你还是啥都别做了。同事们也只是实在不想吃外面那些又贵又不健康的饭菜,才让我来征求你的意见。如果这个事情让你紧张成这样,那还是算了,我们俩迟早会因为这点事吵架。我也在外面吃,大家都省事。

我妈生气地说,你这人什么态度?我只是在跟你商量,你怎么就拽成这样?对你妈,你就这态度啊?

我没再说话,只是长叹了一口气:哎,这段时间我忙到每天只睡五个小时,能陪你掰扯这么多,已经算是很有耐心了。

像这样的对话,我跟我妈不是第一次有了。

上次有朋友来家里,发现她做的酸辣鸡爪特别好吃,建议她学某辣妈在小区卖私房菜。我妈听了,很动心。我想着她忙起来了,就不会过多关注我,不会每天都批评我不够贤妻良母,就赶紧帮她张罗。我厚着脸皮到处发红包、拉人头,建了个微信群。

结果,就那一次,真的把我搞怕了。

大家预定了酸辣鸡爪以后,我妈头天晚上竟焦虑到睡不着,次日一大早去买食材,回到家里试做了无数次,一直没完没了地问我各种问题。比如,他们吃不吃辣,吃不吃酸,爱不爱吃醋和酱油,是否能接受在酸辣鸡爪里放点芝麻,到底几点来拿。

第一次做,我妈的厨艺征服了几乎所有预定了酸辣鸡爪的邻居。整个过程中,她为一些在我看来完全没必要纠结的、细枝末节的问题没完没了打电话问我。

第二次做,预定的邻居又多了一些,可我妈表现得更加焦虑。她一直纠结一个问题:上次预定了酸辣鸡爪的邻居,这次为什么不定了,是不是觉得她做的鸡爪不好吃?

我说,人家这段时间出差了不行么?

第二次做酸辣鸡爪,我妈比第一次更加紧张,竟紧张到不知道到底要放多少盐……

那几天,除了做鸡爪这件事,她什么家务都做不了了,每隔几分钟就要去看下做鸡爪的食材都准备好没有。跟家里人聊天,所有的话题也都围绕着鸡爪转,你想跟她聊点别的都没法聊。

有人预定了鸡爪,但迟了一天才来拿,结果那一整天我妈心神不宁,就是担心鸡爪太入味后,卖相不好看。

有人向我微信转账付了款,但我那天没在家,我妈见人来拿鸡爪,竟不敢跟人家开口问到底付款没有,她打我电话我没听到,她竟就这么忐忑了一下午。

那一次之后,我妈说她再也不做这种私房菜了,操心不起。

我心想:你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跟外人打个交道都那么不淡定,怎么可能不操心?我也受不了你动不动就为这么些屁大的事情没完没了打电话骚扰我,我自己也很忙哒。你不做了最好。

之后,还有邻居不停在微信群里问“阿姨什么时候再做酸辣鸡爪,我实在太想吃了”,我没敢吭声。

我妈年轻时候也想做生意来着,可她做过的最大的一笔生意,不过就是收人毛线、帮人织帽子,收手工费5元。她帮人织了十多顶毛线帽,大家都说她织工好,但是,某一天,听说有一个人说她织的毛线帽不好看,她就罢了手。

我妈厨艺很好,她自己从来都看不上我们小镇那些餐馆里厨师的手艺,年轻时她也曾想过要开个小食摊,可后来这个计划胎死腹中。原因很简单:她太纠结了,一想到别人可能会不满意,就更不敢去做了。

就这样,家庭成为了我妈唯一的秀场和战场。在这个领地里,她是女霸主,张牙舞爪。出了这块地界,她胆小如鼠、战战兢兢,一遇到点风吹草动,就吓得躲回熟悉的家里,因为她觉得那里更安全。

3

我举我妈的例子,不是为了控诉,只是为了分析这类人的心理。

为什么会有人“窝里横,外面怂”呢?成因有很多种。

  • 第一、这类人之所以“外面怂”,是因为TA们的自我太弱小,内心极度自卑,必须要靠外人的肯定,才能找到存在感。家人的肯定对他们没什么用,因为家人离TA太近了,失去了神秘感也就失去了权威感。

  • 第二、这类人之所以“窝里横”,一方面是对家人拥有高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在外头压抑惯了使然。

越是“窝里横”的人,越是容易对家人产生高期待,越需要家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在这类人的观念里,家人是最好的出气筒。

亲属关系比跟外人的关系更稳固,Ta们潜意识里觉得,不管自己怎么谩骂、指责、抱怨家人,家人都不会离开TA(而外人不敢轻易得罪),因此,有恃无恐。

一个人能感受到的安全感越少,自我压抑程度就越严重,戴上的人格面具就越厚,一旦面具脱下来,也就爆发得更严重。

为了讨好外人,赢得一个“这是个好人”的评价,以充实自己虚弱和自卑的内心,“窝里横”的人往往在外人面前呈现一个“假我”,热衷于在外人面前戴着面具生活,可是,演戏演多了,总有累的时候。

一个人,如果平日里在外人面前活得太过压抑,回到家里必然要宣泄和爆发,这样一来,家里人就遭殃了。

如果你要我分析“窝里横,外面怂”的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因为:这类人能力太低。

因为能力低,所以急于得到外界的肯定。因为能力低,所以无法处理与外人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才会压抑自己、舒爽别人。因为能力低,才把家庭当成唯一的角斗场。

“窝里横”的人,离开了“窝”以后就不知所措了,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缩回到熟悉的“窝”里,在家里找存在感。

你以为他们人品有多差?不,也许他们只是怕,只是恐惧,只是无法面对和处理这种害怕和恐惧。

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有能耐与外界短兵相接的人,反而不大热衷于“窝里横”。这类人在外面找到了存在感和价值感,找到了话语权,就不屑于在家里耍威风了。

这么一分析,对那些“窝里横,外面怂”的家人,你是不是多了一份理解?

是的,当我们改变不了他们的时候,只能尝试着去理解(理解不等于认同和支持,更不等同于要模仿)。他们心里的“怕”,比我们更甚。

而我们,若是面对这样的家人,该怎么办呢?那便是:不属于自己该管的事情,少管。

不管是“窝里横”也好,“外面怂”也好,那自始至终都是他人的一场独角戏。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不参与他们的剧情。

以前每次听我妈动不动为屁大的一点事情指责、抱怨我,看到她对待外人友好到跟平日里判若两人,我还会不解甚至会生气,现在则是很淡定地想:嗯,她可能有点害怕。

承认人生有些问题无解,不再花精力死磕,而是接受并积极适应,与之和解(远离也是和解),也是一种成熟。

活到一定年纪之后,遇到那些不可理喻的人和事,也能笑着分析和理解,多好。做好分内事,不过分参与别人的剧情,不跟别人过不去也不跟自己过不去,往后负累重重、腹背受敌的人生才能轻松一些。

如果你家里也有一个“窝里横,外面怂”的亲人,但愿你也能在疾风骤雨的动荡中找到“不参与剧情”的淡定和安然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