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 ,老祖宗三句经典俗语,句句在理!

 江山携手 2019-03-14
在我国数千年历史演变中,老祖宗总结了很多生活经验,并采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如今的“俗语”文化。而且历经时代传承至今,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但这些老祖宗规矩却未从改变,即使具有改革精神的年青人,一般也不敢轻易违背。这一点,在沿袭的俗语中就有很好的展现,诸如“正月不剃头”、“腊月不定亲”等等,都是从古至今约定成俗的传统。
其实,在岁月沧桑的洗礼下,饱含生活哲理的经典俗语不胜枚举,然而有些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但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并不妨碍俗语散发它真实的魅力。今天要说的三句经典俗语,大家肯定耳熟能详,细细品读一番,或许另有一番韵味,真是话糙理不糙,句句在理!
一,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
俗语的意思显然令人费解,按理来说“棺材”属于晦气之物,霉运避之都唯恐不及,怎么会去试呢?其实不然,在过去,人们对棺材非常看中与讲究的,人上了年纪都会提前准备一口棺材,将其放在隐蔽的地方。这并非盼着自己早死,事实正好相反,因为自古棺材就有“压寿”说法,寓意着长寿的棺材,所以这是老人讨吉利的做法。
而且棺木的材质也有讲究,就是越是贵重的木材,越能让子孙后代有福气,“棺材”与“官财”同音,一口好棺材也能保佑后代升官发财。所以综上所述,试试棺材合不合适并无不妥。
然而鞋子就不同了,它属于每天贴身的私人物品,主人轻易不愿给别人试穿。另一面,古人观念与今日不同,穿过的鞋子就是“破鞋”,其意思为男女不正当关系,所以古人非常忌讳这一点,自然没人想穿别人的“破鞋”了。
再者,从现在卫生角度来看,别人的鞋子最好不要试穿,万一他人患有脚气就自找麻烦了,所以为了自己与他人健康,试鞋行为不做为好。
二、端午不吃娘家粽
端午节大家都熟悉,但是要说“端午不吃娘家粽”不知有人知道?这一传统节日由来已久,家家过端午户户吃粽子,充满着中国色彩的文化习俗。而在过去,流传着端午不可回娘家的说法,当然娘家粽子也不能吃,如果吃了就会对婆婆不好。可能有人说,这不就是封建迷信?其实,此句话本就是风俗文化,太过严谨科学完全没必要,不过是老祖宗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日而已。
三、衣服可借,鞋不乱穿
在古代,流传着一句话——米可借,柴莫借:衣服可借、鞋不乱穿,首先,粮食是民生大计,借给他人是雪中送炭,但古代的“柴”有“财”的寓意,因为忌讳家财外借,所以“柴”不可借予他人。
下一句“衣服可借,鞋不可乱穿”也是有依据的,过去人们穿的是草鞋,这种鞋子制造简单,大都自己家人编制,相对衣服而言,鞋子价值就不值一提了,所以但凡有人借鞋子,会被别人轻视,认为这家人好吃懒做没有底线。
其实,以上三句经典俗语,无非就是当时的现实写照,看似古人随口之言,却是饱含生活哲理,没事看一看,或许能给我们一点人生的启迪。对此,大家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