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面,鳌拜被塑造成大奸臣的形象。在我们眼中,鳌拜不仅是个权倾朝野的大臣,更是目无法纪,功高盖主,独揽大权,最后逼得康熙不得不除之而后快。其实历史上真正的鳌拜是个真真实实的大忠臣,从他的发迹史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征战沙场的大英雄。鳌拜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少时就有报效祖国的念头。 ![]() 1637年,当太宗皇帝皇太极,领着诸位攻打皮岛的时候,总是战败,鳌拜不得不主动请缨。彼时还立下了军令状,发誓一定会拿下皮岛,不然就以死谢罪。他承诺“我一定能攻下皮岛,不然不会活着回来见皇太极。”那个时候,他是没有考虑事情的成败与否的,他也自知凶多吉少。可是为了国家大义,他还是要这么做。鳌拜对整个大清朝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假如没有鳌拜的话,康熙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 ![]() 1643年8月,皇太极逝世,鳌拜成了清朝皇帝选举的重臣。此时的多尔衮虎视眈眈,但是鳌拜作为皇太极的忠臣,拥力皇太极的子嗣成帝王,是他首要的任务。不管这件事情成功与否,都要尽力而为。他开始与索尼等八人密谋着,鳌拜时刻提防着多尔衮篡位。没有办法的多尔衮,只好协同政亲王辅政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做了新皇帝,即顺治帝。等到大贝勒去世以后,福临是一点实权都没有的,多尔衮便独揽朝政,此时也有很多大臣都倒戈了多尔衮。但是鳌拜依然不顾自己的风险,再而三的拥护福临。 ![]() 1661年,他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成了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康熙六年的时候,索尼去世了,鳌拜同时用了24条罪证处死了苏克萨哈,此时只剩下他和遏必隆了,遏必隆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少年康熙便想独揽朝政,辅政大臣鳌拜就成了拦路虎。在康熙帝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康熙帝只能算是名义上的皇帝,实际上所有的大权都完全掌握在鳌拜一人手里。但是鳌拜自然不是皇家血统,这让小皇帝康熙明显的心中觉得不安,朝中的一切都是鳌拜说了算的。 ![]() 其实鳌拜没有什么坏心眼儿,他只是一个“傻白甜”的人,因为性格比较耿直,同时又特别倔强。有的时候也会和康熙的意见相悖,这慢慢的就成了二人之间的阻碍。皇权是不可侵犯的,可是“傻白甜”的鳌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两个人的冲突越来越大。因为权力的趋势,他变得更加骄横,开始冒犯皇权,甚至引起了全城百姓的不满。在康熙帝15岁的时候,他开始想一人独揽朝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君主。 ![]() 康熙帝要密谋除掉鳌拜,他开始在私底下培养一支禁卫军,上演一场“瓮中捉鳖”。在公元1669年,把鳌拜所有的亲信全部调离了京城,并且把鳌拜召进宫中,康熙培养的这批禁卫军一拥而上,活捉鳌拜。鳌拜万万没有想到结局会是这个样子,自己忠心耿耿的为皇家效力,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 鳌拜被抓以后,皇帝对他加以审讯,列举了鳌拜结党营私、不尊君上,行私纳税共30条罪状,这是灭九族的大罪,应该立刻斩立决。可是康念年在鳌拜对自己的祖父皇太极,还有阿玛忠心耿耿的情况之下,选择了放宽处理。可是鳌拜在入狱不久后,便生了一场大病,病逝了。 ![]() 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尽心竭力的效劳三代君主,至死不渝,最后却落得在牢中惨死的结局。帝王无情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