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背后的时代意义!

 江山携手 2019-03-14

今天南京夫子庙这里的乌衣巷,不远处秦淮河上有座朱雀桥,1600年前踏过桥来到乌衣巷的无不是当时东晋社会的精英,王导,王羲之,王献之,谢安,谢玄,谢灵运,整个东晋的经济,军事,文化就撑控在这些人手上。1100年前唐朝诗人刘禹锡到此看到朱雀桥旁长出野草野花,想像500年前的场景那些王谢家族的名门,写下了这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知你看了这首诗是如何解读,如果你认为他只是在感慨这里己经没有当年的景像了,那你是小看刘禹锡了。今天我来解读这首诗背后的深意。

乌衣巷

这要从三国时期说起,曹丕时期,由陈群主笔和司马懿共推出《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主要内容就是吏部根据中正所提供的家世几品来委任官职。也就是要当官就根据你家里人的品级来,一开始的官也根据你家的品级来,当时这套法律对于曹魏政权的稳固有着极大的帮助,当年曹丕从献帝刘协手上拿到皇权,毕竟汉朝四百年深入人心,这法律直接稳定住了士大夫的家族。

这套法律一直从司马昭篡曹魏,到衣冠南渡王导助司马衷建立东晋,包括整个南北朝时期一直在沿用,普通百姓想当官门都没有!

直到隋文帝杨坚开创了科举制度,隋炀帝杨广正式设进士科,到唐朝沿用下来。

刘禹锡站在这里,心有所感,他所写的飞入百姓家的燕子就包括他自己,做为读书份子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门阀被打破,那些飞上枝头的燕子不再是东晋时像王谢般的王公大族!是所有读书人。

今天看科举也有很多弊端,但时代是一点一点进步的,都是从奴隶制度走过来的不是吗?

九品中正制

科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