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细节决定成败

 昵称32353910 2019-03-14

注重细节,以谋大事

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的法则和规律,聚合离散各有内在原因。注重考察人们的言行,以观测其内心;反顾过去以预测将来,就会近情可见,远事可知。谈到事物间的征验,扬子《法言》中说:“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无验而言之谓妄。”君子言说必须有所验证,不能验证而言说,称为虚妄。扬子提出“言必有验”的主张,其中“远必有验乎近”,这与鬼谷子在《抵巇》中所论大致相同。

鬼谷子认为:“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司'知。”为什么远处能看见而近处却看不见?到为近处的东西太平常,看多了就难以刺激视觉。生活中很多事都是如此,当人们形成了惯性思维,就会习以为常。而想成就大事的人,必须注重小节,从细微处做起。

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任何事物都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但如果不注意修养自身,积善成德,也可能逐渐变坏。

在别人能看到的时候,言行有节,这是容易的;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依然不改操守,注重小节,这就很难做到了。真正的君子,做事不是为了虚名,而是为了坚持内心的信念。对自己诚实,有时比对他人诚实还要难。从一个人在处理小事的态度和做法,就能看出其能否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小节影响大事。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正是这个意思。

陈平善谋,巧施离间

所谓抵巇,是在裂痕刚出现时,通过防御使其得以被控制,若是不可弥补就通过破坏的手段,使其彻底瓦解,然后重新建立。这里提出了两种做法,一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弥补;二是若不能恢复原样,就加以改造另起炉灶。

堵塞小的缝隙,可以防患于未然。所谓缝隙,是指事物之中的缺点和疏漏。明察缝隙,可以窥察奸人,也可认清敌营中的隔阂,用离间计使缝隙变大,最终达到对致分化瓦解对方的目的。天下大乱时,就要靠“抵巇”取胜。

比如,美人计出自《六韬》:“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使用“糖衣炮弹”,就可以在意志上打败敌方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这与鬼谷子提出的'抵巇”法不谋而合。先找到对方主帅的“巇”,然后“抵而塞之”。统兵打仗敌我交锋,必须信任自己人,倘若心有怀疑,便给了敌人可乘之机。这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

楚汉相争时,陈平用离间计挑拨项羽与范增的关系。范增一心要为项羽消灭刘邦。项羽却生性多疑,对范增不再信任。当范增督促项羽速攻荥阳,并把鸿门宴上的事重提,谈及利害相关,说如果再让刘邦逃脱,将后悔不及。项羽听了大怒,说恐怕不等攻下荥阳,自己的命就会被人送掉。范增摸不着头脑,想到必是有人进谗,因而大声请求辞退,说自己年迈不能行事,掉头径出。项羽也不挽留。

至此,范增终于绝望。他一路东行,想自己一心为楚,却落得如此下场,不由气闷交加,寝食不安。年过七十的老人怎禁得起这样打击,结果未到彭城,就背发恶疮而死。陈平利用了项羽的疑忌,巧施离间,使范增离开项羽。这正是《抵巇》篇所要求的,遇有缝隙,“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古往今来,因多疑而酿成悲剧的事件不胜其数。因为多疑,导致判断乏力,进而偏听偏信。这就给了敌人可乘之机。或无中生有,巧进谗言;或推波助澜,挑起矛盾。如此一来,搅得人心涣散,内耗不已,危害不浅。由此可见,多疑小则害人,大可误国。了解以往,是为了把握今天。做人是这样,为官更应慎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