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炼展示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当代价值 世界意义

 轻音乐书斋 2019-03-14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对全球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复兴事件并不多见,我们今天有可能正面临这一难得的机遇。而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都不可能是平地起高楼式的突发事件,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样,必须建立在对悠久的历史文化重新发现、重新认识、重新解读的基础上。所有文明的繁盛都需要有坚实基础,寻求传统文化艺术的历时性继承与共时性呈现,才不致走上文明发展的弯路。因此,端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炼与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尤为关键。

我们所要提炼的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不只是那些观念性的术语,更包括那些经过历史长河选择的文化典籍与精神创造;而文学艺术以形象化的和感性的形式传递文化内涵,内在地包蕴了那些难以用语言符号完整表述的文化密码,在林林总总的丰富而细碎的文化记忆中,文学艺术经典就是其凝聚和浓缩的结晶。只有深刻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为不同时代的受众充分认可的文艺作品,才有可能千百年流传,并且在流传过程中与观众互动,不断丰富调整、精益求精,逐渐成为民族历史文化的经典。历史有远远超越智者的能力,它用特殊的淘洗方式为我们提炼出大量文化艺术经典作品。经典既是民族情感、心理的折射,同时又在其流传过程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受众,因而它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是感性化地展示与接续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且精致的精神标识。

当然,作为传统文化之精华的经典作品,表演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与文本同样重要,比如戏曲以唱念做打为核心的技术语言体系。重视舞台艺术经典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尽最大努力让它们得到充分的展示,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推动新剧目创作的同时,努力让更多经典作品活跃在舞台上,就是展示传统文化精神标识最好的方式,它或许是比新剧目创作更为迫切也更具精神价值的工作。

当然,提升文化界和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是自觉推进经典的挖掘、整理与高水平再现工作的思想观念前提。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充分提炼与充分阐述传统的当代价值,它不仅是重新修复对传统文化之敬意的重要途径,更是为当代文化注入丰富鲜活的民族化内容的重要途径。20世纪以来,中华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与磨难,对西方文化的生吞活剥和对民族文化的粗暴否定是一面之两体,它们直接导致了几代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与传统文化艺术之间的疏离感。就传统文化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戏曲领域而言,多年来人们对大量戏曲经典是否可以融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是充满疑虑的,就在传统戏普遍认同且大力弘扬的“忠孝节义”、扬善惩恶、锄强扶弱等价值观念和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的表现形式被妖魔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负面评价充斥在戏曲领域,因而也一直阻碍着传统戏曲经典进入当代文化领域。时至今日,从大学教授到幼儿园的学生,对传统戏曲经典有了解的人、熟悉并喜爱的人在社会上简直不成比例,最主要的根源,就是因为对戏曲这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态的当代价值的普遍误解。因而,从多个维度充分肯定与大力传播传统戏曲经典在当代人精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实为艰巨的任务。

从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复苏的大背景看,历史上流传已久的戏曲经典作品与当代社会的心理距离,其实是被人为地夸大了,它们中的多数作品都完全能够获得当代观众的喜爱和共鸣,并且始终是演出市场中最具号召力的剧目类型。诚然,文化既有延续性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延伸,总是需要在变化了的社会语境中做出必要的调整,对传统的批判与反思也永远是必要的,所有民族和文明圈无不如此。但是整体上的文化认同不可或缺,舍此就不可能实现文化的赓续。对传统文化正确而健康的认识是确立文化自信的前提,从舞台艺术角度看,深入研究和努力阐发传统经典作品的正面价值,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

我们在谈论中华传统文化及当代人对传统的整体认知时,还需要时刻注意今人身处的特殊语境,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每个国家都不是一座文化孤岛,如果我们无法理解且发掘、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就很容易误认为只有西方文化中所倡导的那些观念、西方文化的经典才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这种将中华文明自外于世界的观念不仅错误,且十分有害。

人类文明既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又是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财产,而中华民族在人类进步史上的贡献,并不亚于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突出的人类贡献,就是由于历史上那些在我们的文明建构进程中具有重要且关键作用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不仅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华历史进程中创造与流传的那些经典不仅获得本民族人民的喜爱,同时也能为世界人民所共享。近年来,全国各地有数十个戏曲剧种的代表人物和剧团走出国门,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最好不过地证明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所具备的世界价值。

传统文化只有尽最大努力充分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标,对世界的贡献才有可能最大化。在某种意义上,每个民族都有其精神向度,它不仅体现为观念性的文化内容,同时更表现为艺术手段,如果说观念性的内容更容易跨越文化的鸿沟,那么,那些难以模仿与照搬的艺术手段与语言,才是一个民族文化创造和积淀中核心的且最具独特性的内涵。我们要充分肯定中华文明及中国艺术美学上的特殊性,应该看到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恰恰是那些民族特有的表现手法,反而因其独特而更具魅力和征服力。

在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曾经为世界上很多民族贡献了卓越的智慧成果,就是由于这些智慧成果,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可用于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并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地演进,对世界其他国家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时同样有效;在当下复杂充满纷扰的国际局势中,要建设各国人民和谐相处的、有秩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传统文化发挥其作用的时刻;具体到文化艺术领域,特色鲜明且精彩绝伦的传统经典,更有可能成为世界艺术健康发展的清醒剂与矫正器。作为民族艺术的从业人员,自应有这样的人类担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和文化之脉,提炼与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及其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就是当代中国文化人的神圣使命。这一切只有思考才有所得,实践才有所成。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