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转折:从民生、经济到社会——老龄社会研究报告(No.1)》

 Tomsp360lib 2019-03-14

“ 

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天,中国正在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转向前所未有的社会形态——老龄社会。

本文发布于公众号“老龄与未来”。

报告主要观点:

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天,中国正在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转向前所未有的社会形态——老龄社会。

推动老龄化的动力,主要来自长寿、少子、迁移三个方面。其中,长寿是老龄化的发动机,推动着人口年龄金字塔顶部的不断扩大;少子是老龄化的加速器,推动着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持续缩小;迁移是老龄化的变压器,加剧或缓解着当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从全球老龄化进程看,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将达到21亿,占全球人口的21.4%;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或地区达 158个,占国家总数约75%。

从中国老龄化进程看,随着国家、社会对老龄化的重视和行动,中国正从未备先老、未富先老转向边备边老、边富边老。

所谓老龄社会,指的是人类社会在老龄化的持续推动和影响下,社会结构、关系、特征发生整体性、持久性和不可逆变化,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

老龄社会起于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是社会所有领域、所有层面的全方位变革,包括更加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各方面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社老龄化、老龄人口保障等视角。

中国的老龄化是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老龄化;中国老龄社会与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几乎同时到来;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老龄社会有其特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老龄社会关乎民生,但更重要的是事关经济。老龄社会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老龄化机遇和挑战的关键节点。需要重新从供给、需求、竞争、创新等维度出发,对传统的经济理论、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增长动力、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和市场供需等做出重大调整和改变,以推动老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迎向老龄社会,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应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以参与、包容、融合、精准、可持续为原则,突出差异性、公平性、全面性和创新性,科学制定人口政策、保障政策、产业政策和鼓励技术进步,从而加快从年轻社会到老龄社会的制度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