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北古国——萧国,夏朝封国,几度重建,因决策失误而亡国

 9tx22v工人 2019-03-15

肃国是一个古老的方国,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历经夏商周三代。夏商时期为嬴姓萧国,其首封君是萧孟亏,萧孟亏是伯益、大廉后裔,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大费(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夏启继位时,伯益死,大廉继承了其父伯益的官职,而伯益的次子若木被封于徐地,也就是后来的徐国。到了夏朝末期,萧孟亏凭着祖传训鸟绝技受到夏王的宠幸,被封于萧地(徐国西面),建立萧国。萧孟亏被公认为萧姓始祖。

淮北古国——萧国,夏朝封国,几度重建,因决策失误而亡国

关于“萧”的由来比较好理解,“萧”字带草字头,必是一种草本植物。事实上“萧”就是所谓的艾萧,也叫艾草、艾蒿,嫩芽可食用,现在常用来制作青色糕点,秋天时收割,晒干,可用来驱蚊。这种植物跟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联,端午节时人们常拿它来“避邪”,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有去湿、散寒、消炎、止血等功效。萧地多有这种植物,故取萧为国名。

淮北古国——萧国,夏朝封国,几度重建,因决策失误而亡国

末代夏王桀昏庸无道,国力衰弱,诸侯兴起,萧国看准时机,投靠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商汤,一跃成为商朝的诸侯国,并相安无事的延续到商末周初。周朝建立后,萧国再次准确站位,又摇身一变成为周朝的诸侯。但这一次好景不长,萧国因参与“三监之乱”被周朝灭亡,国人一哄而散。

据《元和姓纂》披露,殷商的王公宗族有七支,形成七个大姓,商朝灭亡后,周室将殷商七族中的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六支迁到鲁国。这里“迁到鲁国”的意思应该解释为迁到鲁国周边,由鲁国来管辖监视控制这些异姓族群,以防动乱。春秋时著名的长勺之战发生地长勺就是因为长勺族人定居后而得名的。其中的萧姓族人就是殷商遗留的嬴姓萧国后裔,被安顿在当时鲁国的南部,徐国(徐国也参加叛乱,被灭,周穆王封宗室嫡系于徐,成为姬姓徐国)的西部。为了向鲁国表示臣服,萧氏家族世代待在鲁国为鲁君效力,拼命改造。

嬴姓萧国亡国后,等三监之乱平定,周成王重新分封诸侯,萧国故地被划给了宋国,成为宋国的一个邑。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出了个猛将叫南宫万,公元前682年,南宫万奉命攻打鲁国,结果被鲁军生擒,鲁国还算厚道,放他回国。第二年,一次宋湣公与南宫万对弈,因琐事发生争执,宋湣公争得面红耳赤,脱口骂道:“以前我倒还敬着你,如今你只不过是鲁国的一个俘虏。”南宫万性子暴燥,哪受得了这种侮辱,操起棋盘砸死了宋湣公,之后再杀光与自己政见不一的几个大臣,然后立公子游为君。宋国的诸公子们见状,纷纷作鸟兽散去,大多逃到萧地,公子御说逃到亳地,南宫万命自己的弟弟南宫牛派兵包围毫地。

淮北古国——萧国,夏朝封国,几度重建,因决策失误而亡国

当时的萧邑大夫叫萧叔,号大心,是宋国的公族子弟,他得知情况后,与逃奔来的诸公子们组成一支联军,赶到毫地,杀死南宫万的弟弟南宫牛,然后又杀回宋都,杀死国君公子游,南宫万出逃陈国。萧叔大心迎立公子御说,为宋桓公。萧叔在此次平乱中立下大功,于是宋桓公将其封地萧邑升爵为国,成为宋国分封的一个子国。后来此事上报周室,周天子又正式册封萧国为侯爵。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有“萧叔朝公”的记载,这一年是公元前671年,离萧国立国十年,说明当时的萧国与鲁国关系亲善,萧叔才会去朝见鲁庄公。

淮北古国——萧国,夏朝封国,几度重建,因决策失误而亡国

萧国在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灭。萧国的灭亡跟萧国君臣的策略失误密切相关。《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冬,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说得是,这年冬天,楚国攻打萧国,宋国的华椒联合蔡军去救援萧国,萧国抓了楚国大臣熊相宜僚和公子丙。楚庄王说:“不要杀,我退兵。”萧国人还是杀了他们。楚庄王大怒,包围萧国,萧国崩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