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醉 20190315 熥

 历史爱好者驭风 2019-03-15

文/驭风

小时候家里穷,肚子里没油水,老感觉缺嘴饿得慌,。特别是冬天中午放学的时候,肚子已然饿的咕咕的了,偏那卖烤红薯的,堵着校门口那可劲的吆喝。饥肠瘪肚的,烤红薯的味儿在风中飘散,闻着那叫一个香,可恨兜里没钱。受了这个刺激,撒丫子往家跑,进厨房甭管凉馒头还是凉米饭反正有什么往嘴里塞什么,急的奶奶手拿着笤帚疙瘩拐着小脚奔厨房,嘴里骂道:“‘小搓兽’,tēngtēng热了再吃,小心吃坏肚子!”

一直以为tēng的写法是腾,错了很多年。正确的写法是tēng,意思是把熟的食物蒸热,如:把馒头熥熥再吃。口语里经常使用这个熥字,但凡涉及到把凉了的熟食物再蒸热或烤热,就是熥,比如:熥馒头,熥包子什么的。

有痛经的女生,特别是天冷的时候,喜欢用个小热水袋放到肚子上熥一熥,据说那样能舒服点。我家大丫头年轻时也是这样,辛亏本胖子火力壮,在不方便准备热水袋的时候,用我热乎乎的肉手也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火熥”又名“火篮”,“烘篮”“火笼”,系取暖用具。篮子用竹篾编成,内空外圆,装一个竹制拎把。圆口依口径尺寸配有活动的网状烘盖,多由铜丝或铅丝编成配有铜质或铁质火筷称之为“火箸”,镶插在手柄一侧。空圆体内置放陶质火钵,近代为轻便起见,也用白铁火钵替代制品。隆冬腊月,火钵里盛了炭火,铺些火灰,就可以用来温烤怕冻的双手或双脚,也可用来烘烤衣服和温炖茶饭。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