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皇位争夺战火不熄,军阀混战,流血漂橹,即使是皇帝,也时刻担心着生命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刘协却能安稳一生,不可谓不幸运,而扶持他的曹操更是将七个女儿都嫁给他,熟悉曹操“奸雄”本质的人都会感叹一句,阴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才发生不久,董贵妃与伏皇后的惨死还历历在目,曹操这一举动,已经是十分明显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平稳后宫,继续控制这个傀儡皇帝,再者,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纵然刘协是傀儡皇帝,终究还是汉王朝的代表,在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曹操不称帝,自封丞相,维护着摇摇欲坠的礼制,才有理由“挟天子以令诸侯”,但终究不是合理的执行人,而为了更多更合理地掌握权力,只有一条路走,把女儿嫁给皇帝,成为外戚,这也是很多大臣平步青云的常用手段。 此前不久,曹操用雷霆手段处置了董氏与伏氏及其附属势力,正处于人心惶惶期,曹操此举也是安稳人心,表明自己还是忠于汉室,无意造反夺权。曹氏家族与皇氏缔结“秦晋之好”,多少给了献帝一枚定心丸。 而第二点,留好后路。曹操虽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且深谋远虑,却无法预估身后事态,曹丕野心勃勃,称帝势在必行。若是成功也罢,若是虎视眈眈的诸侯打着除奸的旗号,讨伐曹氏,凭借姻亲关系,还能保全后代不致断子绝孙,更何况二女儿曹节还做了皇后,其子当是最合法的继承人,曹家荣耀一样无可企及。不得不说,曹操当真老谋深算! 而汉室子弟众多,曹操为何会选择看起来并无成就的刘协呢?首先,刘协早先在各个军阀集团辗转流离,是曹操给了他稳定的富贵生活保障,他对曹操应是少些敌意甚至感激的,再后来的“衣带诏”事发,曹操并未让刘协受多大苦,若非逼不得已,刘协是不会对曹氏家族有必杀的仇恨的。而且,刘协少即聪慧,这样的人最懂得明哲保身与斟酌时事,于曹操而言,是懂事之为。倘若换了一个人扶持,就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了。 曹节自嫁入刘氏,一心一意为丈夫考虑谋划。后来,曹操病逝,曹丕称帝,曹节曾怒斥其所作所为,但她和刘协却能保全自身。刘协被贬做了山阳公,与曹节安分度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