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影视情缘】有奖征文活动
![]() 一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岳不群被江湖人称“君子剑”。书中说他有着超凡脱俗的外表:“颊下五柳俘须,面如冠玉,一脸正气”。“轻袍缓带,右手摇着折扇,神情甚是潇洒。虽然名字叫作‘不群’,却十分喜爱朋友,来宾中许多藉藉无名,或是声名不甚清白之徒,只要过来和他谈话,丝毫不摆出华山派掌门,高人一等的架子。 在与人过招也毫无霸气”而是“蕴藉儒雅”。他文质彬彬,颇有涵养,稍显粗俗的话绝不会从他口中说出来,他打败了木高峰,“瞧着他背影在黑暗中隐没,叹了口气,自言自语:‘武林中似这等功夫,那也是很难得了,可就偏生自甘……’下面‘下流’两字,忍住了不说。” 在少林寺,魔教头目任我行当面羞辱他说,只知宁女侠(岳夫人),不知什么岳先生时,他淡然道:“晚生贱名,原不足以辱先生清听。” 不光光是自身的言行举止,身为华山掌门,他告诫弟子“时时记得仁义为先,做个正人君子。”由于本人不近女色,对人客气,言出必行,君子该有的操守他全都有了,所以在华山一干弟子当中有着绝对的威信,“师父他老人家吩咐下来的事,自然大有道理,又有谁能不服呢?”他门规甚严,咯守“正邪不两立”的原则,在江湖上有着“一等一的声誉。 君子剑的美名一叫就是十几年,便是老了名声非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是声誉日隆。 二 这就是岳不群的前半生,单说以上种种,岳不群的所作所为完全附和一个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的条例,甚至许多方面还超过了圣人的要求,可剧情刚辗转到了下半生,岳不群就迫不及待的撕破了君子的面皮,做了一个伪君子。 为了巧取《辟邪剑谱》,他施用美人计,不惜以女儿作诱饵,夺得《辟邪剑谱》后,杀人灭口,砍伤林平之,诛杀八弟子,嫁祸于令狐冲。五岳剑派有难的时候,他嘴里喊着“五岳剑派,同气连枝”,恒山派求援却见死不救的……种种作为都是冠冕堂皇的名义下进行的,如果按照小人的标准来说,岳不群绝对算得上第一好小人。 可金庸却独独给了一个“伪”字,实在用得巧妙,这就好比看了一个漂亮的苹果,吃了一口才发现里面原来是坏死的,我不知其他人有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我是有的,记得当初看的时候,心里一直把他当作正面形象。直到最后,回过头来一看,才不由得发出一声:“噢!原来是这个一个伪君子。”每次品读岳不群,除了感慨世间还有这等卑鄙小人之外,总是忍不住想起古龙的《圆月弯刀》。 有人说,《欢乐英雄》之后的古龙,意志踌躇出手不凡,成熟期的任何一部作品,拿出来都堪称经典。 这话儿虽有些夸张,但大致上是没错的,《欢乐英雄》后的古龙,有《陆小凤传奇》、《 萧十一郎》、《白玉老虎》、《七种武器》,有《圆月弯刀》。这些作品放在任何的武侠时代都算是经典之作。 到了今天这个武侠没落的时代,这些作品越发显得可贵。 ![]() 三 记得《圆月弯刀》最初看的不是书,而是电视剧,那时候的古天乐风头正甚,当我看到第七集的时候,完完全全被古天乐给吸引了,不得不说这个男人非但模样好,演技也着实厉害的很,剧中的他气质高贵而冷漠,个性亦正亦邪,将命运多舛的丁鹏诠释了的极好,仿佛这个人就是书中走出来的一般,当青青离去时,丁鹏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的眼神实实在在的打动了我,便是秦可情在树上刻下那句“黄花羞做无情死”然后跳崖时那种楚楚可怜的眼神也是念念不忘,种种画面让我迫不及待的寻了原著来读,书与电视剧差距自然不小,可依旧改变不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亦正亦邪的丁鹏、温柔动人的青青,以及大彻大悟的谢晓峰无疑是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印象,就连不讨喜的秦可卿也是念念不忘,但要说起来印象最深的还是「万松山庄」的主人,武当山中立真观,天一真人门下,惟一的俗家弟子。外号“君子剑”的柳若松。 与金庸对岳不群的先褒后贬的写法不同,古龙采用的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手法将柳若松的形象面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本为万松山庄主人,但受丁鹏挑战怕声名扫地而使计击败丁鹏并追杀丁鹏,这个时候的柳若松的固然让我们恨得牙痒痒,但就形象而论,其实并不具体,更不用说如老谋深算的岳不群相提并论了,古龙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在紧跟其后的几章做了不少铺垫。 真正确定柳若松的人物形象应该算是在第八章,在此之前,落魄的丁鹏已学会了青青祖父的魔刀刀法,“小楼一夜听春雨”。并携带家眷回到人的世界,不仅大败柳若松,还设计使他的无耻嘴脸败露,此时的柳若松可谓是人生最悲惨的时刻,他的妻子已经死了,死在另外一个男人的怀抱里。他的家业已经属于别人。他亲手杀了他的同门师兄,背叛了师门,犯了江湖人的大忌。 他做的这些事非但别人绝不会原谅他,连他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就算丁鹏不杀他,他在江湖中也已没有立足之地。一个已经彻底被毁灭了的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如此局面换做任何一个成名的大侠都难以忍受,最终不是从此躲着不见人,就是挥剑抹了脖子,当时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嘴上说了句,这人可以领盒饭了,但古龙没这个意思,就在人人觉得这个人没什么看头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件任何人都想不到也不会做出来的事,当着天下英雄的面跪下来拜丁鹏为师。 他年纪已经可以做丁鹏的父亲了,在江湖中也不是无名之辈,居然会当着天下英雄的面做出这种事来,不是心狠之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但这里面又岂是一点心狠能言明的。 四 现在柳若松居然已经以主人弟子身份出现了,居然面不改色,有说有笑,就好像刚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孟开山忽然用力拍了拍他的肩头,大笑:“老弟,我佩服你,我真的佩服你,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柳若松的脸居然没有红,居然还赔首笑道:“那也得靠前辈们多栽培。” 墨竹冷冷道:“现在我们已变成了你的前辈?” 柳若松微笑,道:“从今以后,我已是两世为人,家师的朋友,都是我的前辈。” 孟开山又大笑,道:“好,说得好!能够说出这种话来的人,将来一定有出息。” 红梅叹了口气,道:“孟老爷子说得不错,现在连我都不能不倾服他了。” 墨竹冷笑过:“只可惜……?” 他没有说下去,并不是因为他已不想再给柳若松难堪,而是因为他忽然看到一条人影。 这人影来得实在太快了。——《圆月弯刀》 至此柳若松的形象才算圆满,一个无耻、狡猾、心狠、不要脸的伪君子形象就呈现了出来,”君子”其外“剑”其中,所谓“君子剑”是也。这便是古龙笔下的柳若松,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却又有自己的想法和野心,脸皮够厚,能力够强,看似一再的被别人算计,却总是在算计别人,虽然有一定的成功,最后总是失败。看这个人物,仔细品读之下,竟生不出半分的恨意来。 而这也是古龙笔下反派最大的特色。 ![]() 五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说:“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木高峰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相信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在各大小企业、学校,以及各种团体内部中也会存在。这是人的私利性,必然使这种权力角逐带有疯狂性并缺乏游戏规则,所以金庸笔下的岳不群集的是“刘邦的无赖、“仁德”、曹操的阴险、朱元璋的狠毒于一身的阴谋家、野心家、两面派,是一种权利催化出来个体,这也是为何岳不群带给我们的震撼会如此大,影响也会如此深刻的缘由了。 相比金庸浑厚的历史底蕴,古龙的小说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他用一种欧化的、现代人的想法来表达一种武侠世界,如果说金庸的笔下多少带有庙堂之高的味道,那么古龙则是彻底的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他最好的写照,在他的笔下人物多是浪子,他们快意江湖,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杀最狠的人。时而忧郁,时而自我,时而狂欢潇洒、时而落寞,他们大多看尽人间的奸诈虚伪,却又不失微笑一往无前的勇气。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坏人还是好人都是彻头彻尾的江湖人。 柳若松便是这样的江湖人。 作为书中的头号反派,他出卖妻子,杀害同门,刺死师傅,可以说该做的坏事他都做了,可即便如此,我们在读这个人物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恨意,甚至隐隐的产生几分好感,甚至在心底觉得他这种伪君子比贪婪、凶狠、狡猾的岳不群要看起来舒服得多,倪匡说:“岳不群这个人,很能发人深省,他是小人,一直在伪装君子,但如果他一直装着,在他小人面目还未曾暴露之前,他忽然死了,哪知他是算是什么呢?是君子还是小人?世上所看到的,全是他君子的行动,听到的,全是他君子的言论,假面具一直未被揭穿,假的也变成真的了。世事,每多可以如是看。”这是岳不群,如果不是后来的黑化,岳不群还是那个谦谦君子。相比岳不群柳若松的伪更多的是在明面上,他有野心,可自己的能力又驾驭不了自己的野心,名利在的时候他依靠名利,名利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依靠妻子,当这一切都荡然无存的时候,他依靠是自己的隐忍,可当这一切的努力水到渠成的时候,他却下不了狠心,比如他对妻子下不了手,面对善良的青青同样也下不了手,就连魔教老夫人都说“柳若松虽然杀了我们不少的人,我却一点都不恨他……” 六 这就是柳若松,他是小人,是坏人不假,可心中仍有持,这种藏于骨子里的悲哀而矛盾的性子让他凡事做不到彻底,即便是最后面对到手的魔刀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丁鹏就放开的多。 什么是为刀所役? 刀即是人,人即是刀,人与刀不分,刀感受人的杀性,人禀赋了刀的戾性,人变成了刀的奴隶,刀变成了人的灵魂。 什么是役刀? 刀即是我,我仍是我。 刀是人手臂的延伸,是心中的意力而表现在外的实体,故而我心中要破坏那一样东西,破坏到什么程度,刀就可以为我成之。 人是刀的灵魂,刀是人的奴隶。 这两种意境代表了两个造诣的境界,高下自分,谁都可以看得出的,只是有一点不易为人所深知。 那就是人与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存在。 刀是凶器,人纵不凶,但是多少也会受到感染。 刀的本身虽是死的,但是它却能给握住它的人一种无形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也成为具体的感受,就像是一块烧红的铁,靠近它就会感受到热,握住它就会被烧得皮焦肉烂。——《圆月弯刀》 七 “有些人纵有神刀在手,仍是无法成为刀中之神的。”这是故事落幕之际,丁鹏从他手中取回了神刀,说的一句话,在我看来,这才是对柳若松最好的诠释,刀境最高境界在于心中无物,丁鹏明白了这一点,才敢将手中的刀给了柳若松,反过来柳若松本是心无一物,却因有了魔刀心中便有了物,可又不懂得放下,最终被一把木刀所杀。 人无所舍,必无所成。心无所依,必无所获。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自己的心还须自己去度。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怨恨嫉妒的是自己,能智慧温暖的还是自己。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这个道理,丁鹏显然是明白的,因此就境界而言他比柳若松要高了许多,相比之下争了一辈子的名,夺了一辈子的利,到生命的尽头才看清自己最想要的竟是自己的妻子,柳若松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