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圣人谋划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称为“神”,而这些行动的成功都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明”。所谓“主事日成”的人,他们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利益;暗中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中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人们都把这样的“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政治策略称为“神明”。取得胜利的军队统帅,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为邦国臣服,不知道什么是恐惧。天下将这种军事策略称为“神明”。 有句话叫:“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说的便是这类现象,真正做事的人往往不声张,大智若愚,看上去没什么本事,但一出手就慑服四方,赢得满堂彩;那些整天跳来叫去的却大多是在演戏,色厉内荏,一旦遇到真正的问题,立刻便原形毕露,从山顶跌到谷底。 大智若愚,讲的便是一种养晦之术,掩饰自己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之术,实则是精于算计的隐蔽,它鼓励我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明明白白过一生。 鬼谷子说,能做到这种境界的,堪称“神明”。“神明”就是有福自己享,有本事不张扬,还能给人留下一个极好的印象。 《孙子兵法》中有言:“善者之战,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怎么理解?越是善于打仗的人,越不会以征战的过程引起人们的惊奇。他们的胜利,往往都会给人一种顺其自然、理所应该的印象,犹如一潭平静的湖水,胜得不起任何波澜。孙武由此说,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伟大的军事天才,他们只追求结果,或者说他们只进行必胜的战争,从来都不刻意追求以少胜多,也从来都不心甘情愿地上演惊艳的绝地反击。因为一个真正的名将从来不会陷入绝地,他们在之前就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同为战国名将的白起和王翦哪个更厉害一些?显然,白起比王翦的名声更大,因为他立下了长平之战这样的赫赫之功,也成就了战神的名声。但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长平之后,连几乎不设防的邯郸也拿不下来,数年间不得东进。而王翦的灭楚之战,集中六十万优势兵力,也要等到敌人疲惫的时候才开始进攻,结果在损失非常小的情况下,击溃了楚军。 相比之下,王翦的名声虽然要比白起差很多,但是作为对国家的价值而言,王翦却比白起强不少。所以,无论是从鬼谷子还是孙子兵法的角度,我们都应当推崇王翦这样的无赫赫之功的善战者。 社会上有一种现象,越富的人越装穷,拼命地掩饰自己的财富,而越穷的人则越显摆,生怕全天下的人不知道自己是“有钱人”。之所以广泛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有本事的人都知道不张扬是有好处的,悄悄做事,谨言慎行,反而更有利,把财富和本事到处炫耀,搞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最近中国在英留学生频频遭遇抢劫甚至谋财害命的新闻,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而一事无成的人,害怕别人瞧不起,才到处嚷嚷,摆出一副很有能耐的架势。 更有一些人,看人只注重外表,忽视对一个人内在质量的揣摩和洞察,在交际和工作中吃亏不少。有则故事,说的是某人去大公司面试,在大厅遇到一个穿得很一般的老头,正在光滑如洁的地板上拣起一个矿泉水瓶,他以为这是清洁工,上前询问经理办公室的时候,说话很不礼貌,神情缺乏尊重,老头对他笑了笑,把楼层告诉了他。他也不说声谢谢,便径自上去了。他在办公室等了一会,公司总经理就来了,他登时便愣住,这不就是楼下老个老头吗?结果可以想象,他没有通过面试,甚至不需要总经理告诉他理由,他已经预感到自己肯定不会被录取,因为他狗眼看人低。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外表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在揣摩别人时,一定不可被外表和某些外在的形象所迷惑、欺骗,透过现象看本质,冷静审视,理性判断,才能发现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否则,就很容易吃到上述的教训。不过,对于喜欢隐藏实力的人来说,是金子总得发光,金子不可能永远埋在地下,该露相的也得露相。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抓住时机,勇敢展示。这十六个字,可以作为我们的行动准则。 |
|
来自: 天地有正氣 > 《立德 立功 立言 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