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胡黄连一钱(3g) 川椒炒,十粒(2g) 白雷丸三钱(9g) 乌梅肉二枚(4g) 生川柏八分(2.4g) 尖槟榔磨汁冲,或切片随药入灌煎,二枚(9g) 【用法】 水煎服,早晨空腹时服2次,下午空腹服1次。 【功效】 清热安蛔。 【药理作用】 具有麻醉蛔虫、促进胆汁分泌、抗缺氧、抗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炎、对肠胃蠕动呈双向调节等作用。 【适用范围】 1.中医病证 虫积腹痛:不思饮食,食则吐蛔,甚则烦躁,厥逆,且有面赤,口燥,身热,舌红,脉数。 2.西医疾病 慢性肠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或伴休克或伴肠梗阻、胆囊鞭毛虫症、肠道滴虫症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虫积腹痛证者。 【知识要点】 1.连梅安蛔汤组成中药效与用量之间的必然关系,煎药与服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功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医证与西医病之间的互补关系。 2.掌握乌梅配胡黄连,雷丸配槟榔,胡黄连配黄柏,乌梅配川椒,川椒配雷丸、槟榔之间的用量及相互作用关系。 3.方中川椒①与胡黄连、黄柏配伍,旨在制约寒凉药伤胃;②与雷丸、槟榔配伍,旨在驱虫杀虫。 【临床运用】 1.用药特点:方中用乌梅,酸敛益阴生津或安蛔;胡黄连、黄柏清热,胡黄连偏于清虚热,黄柏偏于燥湿解毒;槟榔、雷丸驱虫消积,槟榔偏于导滞,雷丸偏于清热;川椒温中缓急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清热安蛔为主。 2.用量特点:方中用药6味,酸敛药1味如乌梅,用量是4g;清热药2味如胡黄连、黄柏,用量总和是5.4g;驱虫消积药2味如槟榔、雷丸,用量总和是18g;温中药1味如川椒,用量是2g,其用量比例是2∶2.7∶9∶1,从用量分析方药主治,病是虫积腹痛证。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