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黄芩三钱(9g) 滑石三钱(9g) 茯苓皮三钱(9g) 大腹皮二钱(6g) 白蔻仁一钱(3g) 通草一钱(3g) 猪苓三钱(9g) 【用法】 水煎服,每日分3次温服。 【功效】 清热利湿。 【药理作用】 具有对肠胃蠕动呈双向调节、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适用范围】 1.中医病证 湿温证: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2.西医疾病 肠伤寒、肾盂肾炎、慢性结肠炎、布氏杆菌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湿温证者。 【知识要点】 1.黄芩滑石汤组成中药效与用量之间的必然关系,煎药与服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功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医证与西医病之间的互补关系。 2.掌握黄芩配白蔻仁,滑石配茯苓皮、大腹皮、通草、猪苓,白蔻仁配滑石、茯苓皮、大腹皮、通草、猪苓之间的用量及相互作用关系。 3.方中白蔻仁①与黄芩配伍,兼防苦寒药伤中;②与清利药配伍,使湿得温而化。 【临床运用】 1.用药特点:方中用滑石、猪苓、通草、大腹皮、茯苓皮渗利湿浊,滑石偏于清热通窍,猪苓偏于清热渗利,通草偏于通利血脉化湿,大腹皮偏于温化行气,茯苓皮偏于益气利湿;黄芩清热燥湿;白蔻仁芳香醒脾化湿,方药相互为用,以清热利湿为主。 2.用量特点:方中用药7味,渗利湿浊药5味如黄芩、滑石、猪苓、通草、茯苓皮,用量总和是36g;清热燥湿药1味如黄芩,用量是9g;芳香化湿药1味如白蔻仁,用量是3g;渗利湿浊药、清热燥湿药、芳香化湿药用量比例是12∶3∶1,从用量分析方药主治,病是湿温证。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