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与唐伯虎:明朝男人如何度过中年危机?

 昵称30265258 2019-03-15

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一代宗师,中国哲学史史上位居第一列队的圣贤大牛,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唐伯虎,明代画坛巨擎,少年惊才绝艳,晚年却以卖画为生,常去寻花问柳,是民间人尽皆知的风流才子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两个人除了生活在同一个朝代,肯定不会“混”在同一个圈子里,其实不然,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01

1470年,唐伯虎出生于江苏苏州,就在两年后,王阳明出生在了浙江余姚。

两人相差两岁,家乡也距离不到200公里,都属江南一带。

也就是说,两个人出生于相同的年代,还算得上半个老乡。

25岁之前,唐寅过得顺风顺水,商人家庭出身,当时地位不高却也家境殷实,还凭借一手好诗妙画闻名苏州,任谁见了都要称一声“才子”,活脱脱一个标准的“青年才俊”

王阳明出身官家,少年聪慧,十一岁时登金山寺,便随口吟出惊艳四座的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文字简朴,却气势非凡,境界宏大,意态潇洒。

少年时代,两人都是惊才绝艳的少年。就是这样两个渊源极深,出身都极为相似的人,后来的人生道路却截然不同。

02

话说以前的小有名气还不足以让两人结识,那么1499年,王阳明却不可能不知道唐伯虎这个人。

这一年王阳明与唐伯虎同年参加会试,发生了一场被载入史册的“泄题案”,当时的案子闹得沸沸扬扬,光是审讯就持续了3个月之久,而唐伯虎就是其中的两位当事人之一。

这是唐伯虎第一次参加会试,这一年,他已经30岁,因为家里发生的变故,他已颓废了多年。好不容易振作参加会考,却因不知收敛被削除举人功名,终生禁考,罚做小吏赎罪

因绝缘仕途,耻于为吏的他,回乡后与妻子反目离婚,从此自暴自弃,开始了一段放浪形骸的生活,出入烟柳之地,以卖春宫图为生

而同年会试的王阳明28岁,这一年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会试,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前两次的失败经历让王阳明少了几分轻狂,多了几分沉着冷静。这次,王阳明一举考中会试第二名,并在殿试中考取了第二甲第六名的傲人成绩

两个同时代的“骄子”在经历了短暂的命运交集之后,从此天各一方。

03

这次会试让王阳明知道了唐伯虎,而唐伯虎知道王阳明应该是很久以后了。

王阳明虽然顺利考中,但在官场上得罪了小人,被杖四十,贬到龙场,任职一个驿站车马迎送的卑微小官。在去往龙场的路上,更是拖着血肉之躯被连连暗算,假装跳河自尽才逃过一劫。

浑身湿漉漉的王阳明来到龙场,看着眼前的这片荒芜之地,他没有气馁,开始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并在龙场悟道,脱胎换骨,成为一代心学宗师

随后不久,朝廷肃清之后,便被赏识他的兵部尚书任命为督察院御史

而唐伯虎在自暴自弃了多年之后,几经周转,到了宁王麾下做谋士,无意发现宁王意欲谋反,可能是对自己命运的妥协,他选择了装疯卖傻脱身。

而就在宁王放唐伯虎归后的不久,王阳明率兵平定了这场叛乱。名声如日中天,唐伯虎应该有所耳闻,这时候唐伯虎应该在被抓的一系列相干人等中。

04

王阳明因为龙场悟道、平定叛乱,在隆庆帝时追赠新建侯,造福子孙后代,流芳百世。

唐伯虎后半生颓然不振,自暴自弃,在贫困、疾病中逝去,死后贫穷,无力安葬,只得在住宅边暂座。

有人会问,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天差地别?

答案或许就在他们面对成功、面对挫折的态度里。

白岩松曾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演讲中说道:“人生就是一次长跑,只有当你能长跑的时候,只有当你能输的时候,你才可能赢。

曾国藩也曾讲过:“事业看精神。”一个能够抗挫折,面对挫折仍然精神百倍的人,没有道理事业是不成功的。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的大家,哪一位不是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借古观今,见贤思齐。面对困难,选择迎难而上,你将会在终点俯瞰到绚烂瑰丽的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