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分铜币分类新说

 红豆居士 2019-03-1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后,从19327月开始发行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元五种面值的纸币和贰角(19321933两种年份)的小银币。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193425日,又发行了一分、五分的铜币。苏维埃机制币由于当时用于雕刻印花钢模的钢材质量不好,钢模使用寿命极短,据当时负责人谢里仁同志介绍,好的钢模可以用二三天,差的一二天就不行了。造币厂有三个人专门雕刻钢模,由于人工操作,虽然有设计图纸对照,但难免产生差异。尤其是五分铜币,发行量较大,使用钢模较多,所印制五分铜币的版式也最复杂。怎样将复杂的版式进行分类,钱币学界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五分铜币版式的分类问题,最早见于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离休干部龙吉昌同志,他于19945月出版了《珍稀奇趣----钱币博览》(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书,把苏维埃五分铜币分成无岛、远离岛、近离岛、连岛、图插岛内五种岛别,也就是现在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所说的无岛、远岛、近岛、连岛、套岛五种岛别。稍后的同年6月,由当时江西省赣州市人民银行李年椿先生出版的《中央苏区货币文物图鉴》(中国金融出版社)一书中,非常专业地按照圆珠个数来分类,从67个圆珠到80个圆珠(中间6870两种圆珠没有实物),共十二种圆珠系列51个版别。2006年1月年轻的钱币收藏家段洪刚先生出版了《中国铜元分类研究》(中华书局)一书,他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五分铜币分类为无岛、远岛、离岛、近岛、连岛、套岛六种系列25种版别。这些都为研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五分铜币的分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的分类方法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五分铜币庞大的版别体系都无法涵盖全部。

我认为五分铜币庞大的版别体系就像一棵大树,主干就是李年椿先生提出的圆珠,大分枝就是段洪刚先生提出的六岛,小分枝是谷穗和麦穗,叶片就是花结、图、字、马齿、边齿、底板,等等。要做到不管任何一个币,只要按照珠→岛→穗→结→图→字→齿→边→其他的顺序去对照都可以找到它相应的位置。

1、珠,即圆珠。一个币拿来首先点点有多少个圆珠,按照圆珠个数进行排列。李年椿先生确实费了一番功夫,他在十多年前就发现五分铜币有67、69、71、72、73、74、75、76、77、78、79、80个圆珠十二种。目前仅新发现一个62个圆珠的,所以,按照圆珠分类共有十三种。

2、岛。五分铜币正面地图下方有一个小圆圈,表示海南岛。雕刻师傅由于钢模雕刻多了,岛的形状、距离产生差异,因而有了无岛、远岛、中岛(段洪刚先生把这种取名为“离岛”)、近岛、连岛、套岛的区别。从理论上讲每一种圆珠都有六种岛别,可推理为13种(圆珠)×6种(岛别)=78个大分枝。但,实际并没有那么多,就一种圆珠而言,有的有四五种岛别,有的只有一二种岛别。像62个圆珠的只有连岛一种,80个圆珠的也只有套岛一种,而76个圆珠的却有远岛、中岛、近岛、连岛、套岛五种不同的岛别。

3、穗。穗的装饰在很多机制币中都有应用,有些人把这种穗的装饰也叫嘉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五分铜币的装饰穗左右两边的表示是不同的。左边表示谷穗,谷芒比较短;右边表示麦穗,麦芒比较长。左边谷穗的谷粒和右边麦穗的麦粒个数也不完全相同。左边谷穗的谷粒有21粒、22粒、23粒三种。右边麦穗的麦粒也有19粒、20粒、21粒、22粒四种。左右两边交叉,派生出左边21谷粒右边20麦粒;左边21谷粒右边21麦粒;左边22谷粒右边19麦粒;左边22谷粒右边20麦粒;左边22谷粒右边21麦粒;左边22谷粒右边22麦粒(稀少);左边23谷粒右边20麦粒(非常少见的品种);左边23谷粒右边21麦粒八种排列(按理论推算十二种,实际只发现这八种)。穗叶的装饰也各有不同,如左边底下一片禾叶本来应该往上弯曲,但雕刻师弄反了,弄成了往下弯曲,左边这片穗叶连接到了币的边缘。

4、结,即花结。五分铜币的花结大至可分为圆形花结、方形花结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圆角花结三种。花结可分为上下左右四瓣。这四瓣花结有大小长短之别,还有凹形、三角形、广角形等不同形状。圆花结币是苏维埃五分铜币中最漂亮的一种币,应该属于早期币,在收藏实践中很难寻觅到,存世极其稀少。可能是雕刻师感到雕刻这种图形比较费时费劲,后面就改成方角形花结了。

5、图。有大陆和海南岛两部分图形;有正面和背面的五角星,都有一些差异,有的还非常明显。如有个无岛版,地图下方是特别尖的尖角,与其他无岛图形完全不同,也非常少见。

6、字。五分铜币正面有繁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名和“每贰拾枚当国币壹圆”兑换说明十七个字,背面有币值“五分”两字。这些字也有大小之分,歪斜之别,比较明显的是“贰”字、“国”字、“五”字、“分”字等。

7、齿,即马齿。从目前了解情况看,五分铜币的马齿正面最少的96个,最多的126个;背面马齿最少的97个,最多的121个。,但,非常遗憾的是我收集到的近2000幅图片中,只有58幅能够数点清楚马齿的个数。所以马齿的多少只能作为参考,没有广泛的代表性。

8、边,即侧面的直线边齿,目前已知币的边齿都是128个,可能是当时用于印花边齿钢模设计制作比较坚固耐用的原因。但从总体看,边齿比马齿的情况更差,能数点清楚的没有几个。因此,在版别分类中基本上可以放弃,没有什么研究价值。

9、其他,包括正、背面的底板,有许多凹凸不平和粗细不等的线条,等等。

给苏维埃五分铜币分类,主要是按照前三项即珠、岛、穗排列,其他后面六项都属于小枝叶。只要按照前三项分类好了,其余版别就好分了。因为按照理论推算,13种圆珠×6种岛别×8种穗排列=624个系列。从收藏实践看并没有那么多,目前只发现56个系列。从这56个系列再看花结、图案、字体、马齿、边齿,其他问题等等就较好确认了。

除了上述正常币之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五分铜币还有许多各种问题币。如胚胎问题、冲压问题、装模问题、破版问题等等。这些币是原模版式币的衍生币,或者叫趣味币。

    如,胚胎问题币。在收藏过程中主要发现的是:一、胚胎的重量悬殊较大,最重的币一个8.5克,最轻的币一个5.5克。二、胚胎不规整,如胚胎裂缝,发现不少裂缝币,有的甚至掉了一大块。还有一种是胚胎凹陷,这种缺陷本来可以通过冲压解决,但,偏偏又碰到冲压压力不够,因此,在币的表面留下凹陷,一般的凹陷币两面都有,有的还留下一个洞。

冲压问题在收藏过程中主要发现的是:一、叠打币。有的是同一个面移位复打,造成重影;有的是翻面复打,即一个币冲压一次后翻过一面又冲压一次或多次,形成一面有两种或多种图案。二、移位币。胚胎与钢模弄偏了位置。三、弱打币。由于苏维埃制作五分铜币使用的是人工螺旋压力,没有统一的压力标准,完全是凭工人个人的感觉,所以压力很不均匀。

装模问题产生的主要错误也有三种,一种是合背币。即工人在装模时拿了相同的钢模,所以冲压出来的币两面都是一样的图案。一种是装模时正面和背面的角度没有对准,产生错位背逆现象。还有一种是在换铜胚时,忘记把已经冲印好的币拿出来,叠加冲压,变成两边图案一样,一边凸起一边凹陷的阴阳币。

破版问题。由于苏维埃制作钢模使用的钢材质量很差,使用不久就开始破裂。在破裂还没有被发现这段时间,钢模虽然实际已经小破裂,但还是继续使用,这样冲压出来的币,就会留下凸起的小裂纹图案。

上述所列有问题的币在收藏界统称为“趣味币”。严格地说这种币不应该出厂流通,但那时检验没有那么严格,所以市面上流通着不少这种有问题的币。

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按照“珠→岛→穗→结→图→字→齿→边→其他”的顺序去对照,每一个五分铜币都可以找到它相应的位置,确认其不同的版式。

非常欣慰地告诉各位同仁,目前,笔者已经找到148个原模版式币,也期待有识之士发现更多版式的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