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此处存有大量城墙砖 当年城墙砖拆下后用作建造福源里住宅

 摄影姥 2019-03-15

近代以后,上海城外北郊出现了租界,租界的市政建设,经济发展很快,于是,租界成了上海的“新城”,而城里反而是经济发展迟缓的“old city”,一堵城墙阻碍了城里和城外的交通,反而影响老城厢经济进步和发展。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就形成“拆城”和“保城”两派。

上海此处存有大量城墙砖 当年城墙砖拆下后用作建造福源里住宅

《光绪上海县志·卷二·建置上·城池》收录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上海道袁树勋详陈两江总督、江苏巡抚关于拆除上海城墙文,原文很长,摘其要: 据上海绅士姚文枬等呈,称上海一隅,商务为各埠之冠,而租界日盛,南市日衰。推原其故,租界扼淞沪咽喉,地势宽而展布易,南市则外濒黄浦,内逼城垣,地窄人稠,行栈无从广设,城中空地尚多,而形势梗塞以致稍挟,资本之商,皆舍而弗顾。 上海为通商总汇,城厢、租界同在此二三十里之中,而租界则商务日盛,地段则日推日广,南市则以城垣阻隔,地窄人稠,无可展布。非唯有碍商务之进步,且益外人以轻视之心。

上海的“拆城”和“保城”两派势均力敌,互不让步,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肯让步,于是,由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总董李平书从中调停,双方各退让一步,暂时不议拆城,但为改善城里城外交通,增开城门,于是在1909年上海增开了福佑门(新东门)、尚文门(小西门),拱辰门(小北门),同时又对宝带门(小东门)、朝阳门(小南门)和晏海门(老北门)加高至一丈五尺,加宽至一丈八尺。

一场“拆城”与“保城”之争总算平息。不过,仅两三年后,上海光复、中华民国建立,“拆城”派占了绝对的上风,始终坚持拆城的李平书又上任上海民政总长,他振臂一呼——“今日不拆,更待何时”,上海拆城筑路工程始于1912年1月,被推倒的城墙填入护城河,城墙与城濠筑成马路,于1914年全线完工,为庆祝中华民国的建立,南城墙改筑的马路命名为“中华路”,北城墙改筑的马路命名为“民国路”,由于当时的法租界与上海北城墙为界,所以北城墙改作的“民国路”的北面属于法租界,于是,“民国路”旧名又称“法华民国路”,1949年后更名为“人民路”。

上海此处存有大量城墙砖 当年城墙砖拆下后用作建造福源里住宅

城墙的大量城砖是可以利用的。当年姚文枬呈上海拆城文中就考虑到这一点,说:“填河应筑大阴沟,可将城砖代用,有余,更可修沿河坡岸。”城墙砖的规格比普通的民用砖大得多,用于建房并不适宜,而用于市政工程,那就很合适。所以,在拆城墙时,一些相对完整的城砖被拆下来后统一集中起来,以后又分别用于市政工程,2012年,上海小东门外的某工地开挖中,掘到了旧方浜的河道,掘出了不少很大的砖头,这些砖头就是旧城墙砖。

上海此处存有大量城墙砖 当年城墙砖拆下后用作建造福源里住宅

今自忠路60弄福源里地块在清末是上海最大的慈善机构——同仁辅元堂的产业,约1914年后建为“福源里”住宅小区,而“福源”即取“辅元”之谐音,当初拆城时,大量拆下的城砖暂时堆放在这里,也许,这些城砖派不上用场,才被房地产商当作建筑材料,混合后用于建造福源里住宅,这应该就是这里保存大量上海城砖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