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Daisy 来源 | Daisy自研自育 写在前面的话 很多小朋友害怕数学,乃至长大后还对数学心有余悸。 我的数学算不上多好,但兴趣和喜爱从来不减。 这或许得益于小时候接触过很多跟“数学”有关的事物。 我不是专家,也不是老师,只是一个爱好数学的妈妈。 在育儿过程中,把自己看来的,学来的,想到的,关于数学方面的内容应用到自家小朋友身上,在此一并分享给大家。 理念和方法不一定正确,也没什么体系,属于“想起什么做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的类型。 但起码,写出来可以给大家以参考,也可以通过大家的讨论得以修正。 一、理念篇 数学源于生活 小时候,经常有机会帮爸妈去收水电费,去市场上买水果蔬菜,去小卖部买酱油和醋,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口算能力的机会。 社会进步了,科技发达了,支付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上述这些小机会都没有了。小朋友们坐在教室里的时间越来越多,笔算做的多了,口算能力却退化了。 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内容丰富。 对于小娃,我们更是可以通过生活教给他们数学。 爬楼梯时数楼梯,看到花朵时数花瓣,看到瓢虫时数点点; 出门走哪条路更快更便捷,怎样换乘更省时间; 五个苹果三个梨两个香蕉,每天吃一个,可以吃几天,有几种吃法; 还有各种形状,太阳是圆的,电视是方的,屋顶是三角的等等。 只要留心,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数学这么有意思。 玩中学 我们不是老师,家里也不是学校,因此并不需要给小朋友们“考试”,我们应当让孩子们以一种玩游戏的心态,不知不觉学到各种数学知识。 比如,出去买东西,我们会让宝宝把东西交给收银员,让他体会“买”这个过程。 在家里也可以玩“超市”、“银行”的游戏。 他要买一个魔方,问我:“魔方几个钱?” 我答:“5块。” 他数了5个“钱”(在白纸上面写上1元)给我; 他又要买小恐龙毛绒玩具,问:“小恐龙几个钱?” 我说:“呦,这个贵啦,要12块。” 他很认真的数了12个“钱”给我。 对于物品的价值开始有了概念。 死记硬背与理解同等重要 小朋友的记忆力都是很强的,不管数字也好,诗词歌赋也好,总是很快能记住。 有的妈妈会担心死记硬背导致不理解,其实呢,死记硬背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汉字吧,除了象形字外,绝大多数汉字都需要先硬记住“字形”,再硬记住“字义”,然后在脑子里把它们结合起来,为我们所用。 比如背英文单词吧,也是死记硬背,记住形状和含义,并无“理解”可言。 再比如诗词歌赋,谁不是小时候先会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尔后有机会看到图片上的鹅,水池里的鹅,才渐渐理解了诗词的含义呢。 所以千万不要排斥死记硬背哦。 二、实操篇 我的理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大小和多少了吧。 但宝宝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谁多谁少,谁大谁小的。 因为“大小”和“多少”都是由古代人来命名的,就像先生经常问我,“为什么‘1’不能唱成‘fa’呢?” 我不知道如何解释,只能推到古人身上。 所以对于小宝宝来说,最开始的数学启蒙,我觉得应当是让他们理解大小和多少的概念。 而“大小”和“多少”是非常抽象的,是理性的范畴。 如何转化成具体的,感性的呢? 家庭数学启蒙,只要准备好了“教具”,剩下的就看父母啦! 需要每天不停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学习内容:大小和多少 学习教具:苹果(营养丰富,玩好直接开吃) 1、大小、颜色不同的青苹果、红苹果和黄苹果; 2、苹果识字卡(中英文)或彩图。 妈妈台词: 1、这是大苹果,那是小苹果 “这”、“那”、“大”、“小”和“苹果”一并学习了; 2、这种苹果多,那种苹果少 “多”、“少”一下子就有了感性的认识; 3、这是青苹果,那是红苹果 颜色的概念也学习了; 4、这是真苹果,那是卡片上的苹果 立体和平面的感觉也有了; 5、中文读苹果,英文读apple 英文也一道儿学习了; 6、红苹果硬,青苹果比红苹果还要硬(更硬),黄苹果软 软硬的感觉和程度也学习了。 学完啦,宝宝,咱们开始吃吧 拓展玩法: 多增加一些水果种类,比如苹果、梨、橙子、草莓、蓝莓等。 跟宝宝聊聊,桌上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有几个,哪种水果数量最多,形状是什么样的,哪个重哪个轻呀,等等。 水果真是个好教具! 上面举了一个我家实操的小例子。方法很多,大家一起开动脑筋哦! 三、生活中的数 见“数”就数——感性的数 1、爬楼梯时数数 先中文,后英文;先普通话再方言; 2、看到车牌时读数 数字连同字母一起读出来,顺便可以说说各个省的简称和全称。 不要担心小朋友听不懂,听的多了他就记住了。 3、玩玩具时数数 玩小汽车时就数小汽车的数量给宝宝听,顺便呢,还可以学习一下加减法。 “宝宝,一共有3辆汽车,妈妈拿走1辆玩,你还有几辆,数数看?” 数词、量词都学习了。 4、要求小朋友等待时数数 这是我家用的最多的一个方法,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 宝宝说:“妈妈,过来一下。” 我说:“等一下哦!” 他会很着急,不停的喊我。 后来,宝宝说:“妈妈,过来一下。” 我说:“妈妈在忙,你数到30我就忙好了。” 他就开始数,如果中间忘记了,我会提醒他。 等他数到30时,我马上来到他身边。 除了数数,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认时间。 宝宝说:“妈妈,过来一下。” 我先过去,拿着电子钟,说:“你看,现在是9:10,妈妈有点事要忙,你等我一会,等到9:12就好了,到了9:12你要告诉我啊。” 然后,宝宝一边看时钟一边告诉我:“11啦!”过一会,“12啦!” 渐渐地,他会加上前面的数字,“9:11啦!”、“9:12啦!” 这样,电子钟也认识了,而且等待的时间也不再漫长。 总之,抓住一切机会,让小朋友接触“数”。 数数教具——理性的数 感性的接触了“数”还不够,还需要理性的学习。 这就需要教具出场了。 1、最简单的教具,当然是纸和笔喽 写出来给孩子看,是最直接的。 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大写数字、英文字母数字,都可以写,慢慢再把这些数字对应起来。 先从1-10开始,一点一点推进,从11到20,从21到30,没多久小朋友就可以认识、读出100以内的数字了。 2、圆点卡(一面是数字,一面是对应数量的圆点) 大概宝宝一岁半时,我从网上买了圆点卡,用以感知“数量”,以及“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如果完全按照说明来使用,或许效果更好,但我有些偷懒,没按照要求,就随心所欲的给孩子看,给孩子玩,效果还是不错的,宝宝对“数字”感兴趣,而且对于“多”和“少”有了感性的认识。 圆点卡,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做,也可以买来现成的使用。 3、数学练习册 市面上的练习册很多很多,其实都不错。 只是需要家长根据自家宝宝的情况,挑选合适的内容给他做。 太难会打击小宝宝的信心,太多会让小宝宝烦躁,所以每天挑选一两页做着玩就可以了,这样还可以长期保持兴趣。 4、数学绘本 现在的小朋友真是幸福,优秀的绘本如此丰富,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关键是,从语文到英语到数学到物理,简直没有绘本涉猎不到的。 数学练习册要少而精,数学绘本则需要多而杂。 优美的图片,简洁的文字,数学的美,不知不觉就渗透到宝宝的脑海里、心里了。 “数学”不仅仅是数数,空间、逻辑等等都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门。 积木就是很好的教具,对于空间感的培养帮助很大。 那逻辑能力呢? 多跟宝宝聊天、读书、讲故事对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可是很有帮助的。 知识都是想通的,数学不仅仅是“数学”,大家一起加油,让数学更加有趣吧。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 睡前,可是学习的好机会哦。 可以讲睡前故事,可以聊聊一天的经历,也可以在此时“灌输知识”。 在小朋友还比较小的时候,白天也要睡很多觉,但哄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起初,我给他唱儿歌,唱的嗓子都冒烟了,他还没睡着。 后来,为了省力,我给他背诗词,为了更省力一些,就只背一首——《虞美人》,长度适合,我也喜欢,一般背个几遍他就听晕了,睡着了。 再后来,开始数数,从1数到100,根据小朋友的精神状态,控制快慢,一般数到六七十他就睡着了。 诗词也好,数数也好,都有很好的催眠作用,要不你也试试。 - 作者 -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